摘自《汽車自駕游》雜志2021年5月刊
撰文_唯一,攝影_游俠
在西藏那些塵封的北方之路里,由后藏翻越地獄般的昆侖山,進入繁華的塔里木綠洲的克里雅古道,就是莽莽昆侖山中最為隱匿的昆侖秘道。
基礎信息
里程:450 公里(普魯村—界山達坂)
海拔:2600 米—5413 米
歷史:吐蕃王朝時期開通
位置:新疆和田縣與西藏交界處
克里雅古道
在新疆于田縣境內,有一條發(fā)源于昆侖山中段流入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河流克里雅河,沿河而上翻越克里雅山口可達藏北羌塘,自古以來就是溝通新疆和西藏兩地的要道。由于這條古道路經青藏高原和羌塘無人區(qū),平均海拔5000 米以上,加之險峻的高山峽谷和復雜的氣候條件,使得19 世紀以來,許多試圖通過這條古道英雄們,大多無功而返,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路線特點
因為219 國道的建成,此古道早已廢棄,如今僅有斷續(xù)的礦區(qū)簡易砂石便道。全程大部分都為藏北無人區(qū)以及昆侖山谷地,南段甚至只有車轍路或根本無路。
從新疆于田縣的普魯村出發(fā),經過阿拉叫依山口便進入了克里雅山谷。1950 年,為了解放西藏,新疆軍區(qū)獨立騎兵師進藏先遣連就是在普魯村召開誓師大會后,牽著馬和駱駝,英勇地踏上克里雅古道,挺進西藏阿里地區(qū)的。
普魯村以南6 公里處,有一處古驛站遺址,據說是通往西藏古驛道的起點,只是建造年代已經不可考,但至少說明了穿越昆侖天澗的交通往來已久。
離開普魯村后,首先進入的是昆侖山脈的淺山區(qū)地帶,一路沿著普魯河谷前行,其間需要不斷地來回渡河,不斷盤旋爬山,隨著山勢海拔急劇爬升。通過了阿拉叫依山口,道路在狹窄的河谷中上下起伏盤旋,但基本還是有路基的盤山路,只是山體極度破碎,滾石滑坡不可避免,這條路的兇險,令人不寒而栗,不知道幾千年來古人依靠騾馬是如何實現(xiàn)穿越的?
翻越海拔5100 米的當?shù)厝朔Q為絕望達坂的山口,進入了克里雅河上游的一條支流,維吾爾語叫“白水河”。道路沿著白水河蜿蜒而行,因為要屢次穿越河水,即使是在夏初也會遇到冰封的河面,對行車造成一定的困難。沿著這條河谷向南走,翻越阿特塔木達坂和“紅土達坂”后便進入克里雅河谷。沿著鋪滿鵝卵石的河道,攀上克里雅山口,便完成了古道的穿越。
克里雅山口下便是一望無垠的西藏羌塘草原,大量的藏羚羊、藏野驢在荒原上奔跑,成群結隊的野牦牛在山坡游蕩,這片遼闊如天空般的土地如今已是野生動物的天堂,千百年之后,這里回歸了它應有的安詳寧靜。
行車路線
于田縣(普魯村)—硫磺達坂—阿什庫勒火山群—克里雅山口—界山達坂 (全程約450公里)
貼士
穿越昆侖山海拔落差極大,昆侖山南為羌塘無人區(qū),海拔較高,要謹防高反。穿越昆侖山脈的全程基本都在峽谷內和河谷河道里,因此雨季謹慎前往,不但河道無法逾越還有洪水爆發(fā)的危險。要特別小心河道的石頭,避免劃傷輪胎造成爆胎。最好兩車以上結隊同行以便相互救援。車隊須配備衛(wèi)星電話、GPS導航設備、手臺或車臺、脫困裝備以及備用油料。個人裝備須準備防水及保暖衣物以及露營用品。如有疏漏或錯誤,請不吝賜教。
以上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不妥,請聯(lián)系刪除。
文圖版權屬于原創(chuàng)作者,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為了保護原創(chuàng)作者版權,該篇只采用小圖示意,
歡迎關注《汽車自駕游》雜志刊載的全文、美圖及地圖。
更多自駕游資訊與交流,請關注頭條號“汽車自駕游”。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信途科技轉載于網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站長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