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1月6日開始,內蒙古東南部、遼寧中西部、吉林西部等地出現(xiàn)大暴雪、特大暴雪……影響范圍之廣,歷史罕見。
——最大降水量86.8毫米,最大降雪深度超過1米,最強風力達到11級,突破195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歷史極值……強度之大,持續(xù)時間之長,為50年難遇。
——11條鐵路線共計1829公里供電接觸網覆冰,4條鐵路線發(fā)生雪埋線路,部分列車晚點或停運……鐵路大動脈經受著嚴峻考驗。
在感天動地的120小時里,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公司(以下簡稱沈陽局集團公司)19萬干部職工迅速出擊,晝夜奮戰(zhàn),不畏苦累艱險,以昂揚的斗志和忘我的精神,向狂風暴雪發(fā)起了一輪又一輪進攻,在萬里鐵道線上打贏了一場抗擊雨雪冰凍災害、確保運輸動脈暢通的攻堅戰(zhàn)役!
超前部署 科學有力指揮
根據中央、遼寧、吉林、內蒙古等氣象部門預報,沈陽局集團公司提前發(fā)布惡劣天氣預警,啟動應急預案。
沈陽局集團公司主要領導超前組織運輸、客運、貨運、機輛、工務、電務、供電、調度等部門分析研判惡劣天氣對鐵路工作的影響,研究制定應對方案。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與重點單位對話,聽取情況匯報,對確保站車秩序、盯控人身安全、做好應急處置等工作進行周密部署;圍繞做好除雪除冰和運輸組織工作,提出掌握雪情雪勢,把握高鐵徑路、煤運通道、編組站等重點關鍵,下力解決調度指揮、刮冰除雪、道岔清理等工作暴露的問題,做細做實應對措施,加強現(xiàn)場運輸組織,全力確保干線和煤運通道暢通。集團公司領導班子成員分別在調度臺、重點地區(qū)現(xiàn)場指揮。各業(yè)務部門分區(qū)域、分專業(yè)包保指導。各運輸單位黨政正職帶班,各級干部分工盯控,人員、機具、物資“跑步”到崗到位,嚴陣以待。
從11月6日起,沈陽局集團公司累計出動除雪人員近7萬人次,對沈山、沈大、通霍、平齊、京哈、秦沈、新通等線路,進行24小時不間斷除冰除雪作業(yè)。為確保運輸安全,對積雪嚴重的高鐵線路部分區(qū)段采取臨時限速措施。采取固定徑路辦理接發(fā)車方式,減少道岔扳動次數,降低除雪人員勞動強度,保證運行秩序和人身作業(yè)安全。
工務系統(tǒng)各單位連續(xù)發(fā)布了5次惡劣天氣預警信息,加強信息收集匯總、分析和報送工作,為除雪工作提供科學決策,安排人員提前上崗,檢查確認搶險機具和交通工具等設備狀態(tài)良好。
車務系統(tǒng)各單位晝夜值班,做好應急指揮,安排力量到通遼、長春、白城等7個重點區(qū)域以及裕國、蘇家屯等主要編組站進行包保。提前對所有道岔劃分責任區(qū),定人定責,提前做好人員、工具準備,合理安排除雪班次,分批輪流上道做好除雪作業(yè)。
供電系統(tǒng)安排238名專業(yè)干部到7個供電段和2個高鐵段包保,指導做好應急處置工作。各供電段黨政正職及主要科室負責人24小時段內值班,各科室干部分別到重點地區(qū)車間進行包保。各供電車間正職及專業(yè)干部24小時在崗,值守人員分別到189個現(xiàn)場觀測點、204個應急值守點進行現(xiàn)場觀測和應急處置。
電務系統(tǒng)深入全局主要樞紐和重點站進行全天候包保,各電務段提前布置、超前防范,特別是加強道岔融雪裝置的平推檢查,確保及時處理異常情況。
機務系統(tǒng)各單位黨政正職在崗帶班,異地車間由段班子專人包保,保證信息暢通,盯控現(xiàn)場安全。組織專業(yè)干部、指導司機成立包保組迅速上線,重點對動客車、重點區(qū)段添乘包保,強化對機車乘務員的出勤指導,遇情況不明、瞭望困難、異?;诬嚂r適當減速或停車檢查,發(fā)現(xiàn)險情及時采取措施,并報告兩端站的車站值班員或列車調度員。
車輛系統(tǒng)為防止弓網受流不暢、拉弧、后續(xù)車組遭受掉落覆冰擊打,組織沈陽動車段提前整備動車組,安裝除冰滑板,組織熱備隨車機械師、添乘干部、技術尖子隨時待命,確保接到指令20分鐘內出動。
客運系統(tǒng)各單位黨政正職頂崗帶班,各次重點列車安排干部添乘包保,做好旅客乘降組織工作。針對溫度驟降的實際,車站進出站口鋪設防滑地墊,普速旅客列車及時配備防寒墊,確保旅客出行安全。
以雪為令 確保干線暢通
“新通高鐵部分區(qū)段線路積雪嚴重,深達1米左右,漫過軌面!”
“丹大線接觸網覆冰,動車組無法正常運行!”
……
受東北冷渦及地面氣旋強烈發(fā)展影響,從11月6日夜間開始,暴雪、大風、凍雨接踵而至。沈陽局集團公司管內內蒙古東南部、遼寧中西部等大部分地區(qū)普降暴雪,局部地區(qū)達到特大暴雪級別,造成管內京哈、丹大、新通、平齊等線路出現(xiàn)接觸網覆冰、積雪漫過軌面等災害。
極端天氣全方位考驗著應急處置能力。干部職工晝夜清掃重點處所積雪、刮冰列車連夜開展除霜刮冰作業(yè)……災害發(fā)生后,在沈陽局集團公司的統(tǒng)一指揮下,一場鐵路人與疾風暴雪搶時間、保東北運輸動脈暢通的“大作戰(zhàn)”,在夜幕中的松遼大地上全面打響。
11月8日夜,在持續(xù)降雪時間超過50小時,夜間溫度在零下20℃,積雪最深度達到1米的通遼地區(qū),狂風夾著暴雪把道岔、鋼軌整個“雪藏”。一時間,新通高鐵多個區(qū)段發(fā)生雪埋線路災害,嚴重影響運輸秩序。
大動脈暢通,分分秒秒揪人心。沈陽局集團公司連夜緊急組織沈陽工務機械段、阜新工務段等千余名干部職工挺進新通高鐵沿線,全力清除線路、道岔積雪積冰,連續(xù)鏖戰(zhàn)40余小時,順利恢復了新通高鐵運輸秩序。
趴在冰冷濕滑的軌枕上,不停地用工具清理道岔上的積雪和冰殼,時刻關注著岔區(qū)內的設備狀態(tài),已經成為幾日來阜新工務段朝陽線路車間朝陽西工區(qū)工長張宇的工作常態(tài)。在降雪量同樣超過歷史極值的遼西地區(qū),張宇已經連續(xù)四天四夜堅守在除雪責任區(qū)內,在他和工友的努力下,管內266組道岔始終處于良好運用狀態(tài)。
不僅是新通線。極端天氣同樣導致珠霍、大鄭、平齊、京通等多處鐵路道岔等設備積雪結冰,像張宇一樣的上萬名工務人以雪為令,對道岔、線路等進行不間斷除雪除冰,始終做到下雪不停,行動不止。
“55735次動車組列車,準備開始京哈高鐵沈陽北至長春西間刮冰除霜作業(yè)?!边B日來,在沈陽局集團公司管內沈山、沈大、通霍等主要干線上,一列列刮冰列車連夜開展刮冰作業(yè),打響“破冰之戰(zhàn)”,守護著運輸動脈的供電暢通。
雨雪寒潮天氣極易造成鐵路供電接觸網覆冰。沈陽局集團公司組織供電系統(tǒng)干部職工采取設置觀測點、機車添乘、徒步巡檢、2C設備檢測等形式,隨時掌握接觸網等設備運行狀態(tài)。
隨著雪情的不斷加劇,他們還加密刮冰車開行頻次,主動應對供電接觸網覆冰。特別是對覆冰嚴重的丹大線,使用電力刮冰車,解決了動車組取流不暢、無法運行的問題。
11月8日9時,錦州地區(qū)的降雪量已超過35厘米。錦州機務段的4個整備車間已經完成為88臺電力機車安裝除冰滑板的任務,確保線上不發(fā)生憋堵。
為機車安裝除冰滑板、組織機車乘務員及時駕駛刮冰機車上線,是沈陽局集團公司機務系統(tǒng)應對此次雨雪冰凍災害的有效做法。目前,沈陽局集團公司已為機車安裝除冰滑板294臺,累計出動2021臺刮冰機車、刮冰動車組上線運行,全力確保著鐵路大動脈的暢通。
為確保行車安全和運輸秩序,機務系統(tǒng)干部職工還克服寒冷、超勞等重重困難,堅持奮戰(zhàn)一線,截至目前共產生2656個超勞機班,用忠誠和責任確保了高鐵和旅客列車安全。
錦州機務段電力機車司機丁偉明,因雪情在沈山線女兒河站停留,已經連續(xù)乘務達77小時,始終堅守崗位,彰顯了機務人維護運輸秩序的大局意識和責任擔當。為確保電煤列車正常出發(fā),通遼機務段20名火車司機蹚著齊腰深的積雪,相互攙扶,堅定前行,300米的路程,足足走了40分鐘。
全體干部職工沖破風雨、碾碎冰雪,始終奮戰(zhàn)在除冰清雪保暢通的第一線,累計清除積雪道岔23517組、積雪線路121公里,眾志成城為確保鐵路大動脈暢通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傾情服務 溫暖旅客出行路
“極端天氣絕不能對電煤運輸造成影響,要全力保障煤炭通道暢通,讓人民群眾溫暖過冬!”霍林郭勒運營維修段、通遼車務段、通遼站等單位連夜作戰(zhàn),對管內道岔進行不間斷除雪。在天氣如此惡劣情況下,11月6日,通遼站全天辦理量數27389輛,創(chuàng)造了建站百年以來的最高紀錄。11月6日至8日,沈陽局集團公司仍日均組織煤炭裝車6516車,同比增加356車,增幅5.8%。
“今天這么大的風雪,看到這干干凈凈的站臺,完全能感受到你們鐵路的服務標準!”11月7日8時許,由于雪大風急,在建平站準備乘坐G8204次列車前往沈陽站的旅客達到200多人。在看到阜新車務段建平站工作人員奮力清除積雪后,近300米長、8米寬的站臺候車區(qū)域都沒有積雪殘留時,旅客肖瑾紅深有感觸地說。
“今晚作業(yè),咱們要負責21組一類道岔、42組二類道岔、2組三類道岔,一定要把積雪積冰徹底清理干凈!”降雪后,四平站出動600余人次,按照道岔涉及進路的重要程度劃分除雪任務,嚴格執(zhí)行道岔分類包保制度,有序組織開展作業(y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按照“全力確??蛙嚭碗娒哼\輸,盡最大努力保主要客運站、編組站和干線暢通”的要求,沈陽局集團公司車務系統(tǒng)干部職工做到定崗定人、輪班看守、隨下隨掃,極力確保干線安全暢通。
11月9日7時25分,裝載著防疫物資的DJ7434次列車準時抵達大連北站后,車站工作人員立即將防疫物資接卸出站,交付給前來取貨的大連國藥集團工作人員。
近期,受強降雪影響,沈陽發(fā)往大連市第五人民醫(yī)院一批緊急防疫物資無法通過公路及時運送至大連。沈陽局集團公司承擔起國鐵企業(yè)責任和擔當,專題研究制定高鐵運輸方案,優(yōu)先安排運力,開辟綠色通道,目前,已運送防疫物資達三批次、290件,全力滿足大連疫情防控需求。
雨雪寒潮天氣導致東北地區(qū)部分高速公路封閉、民航停運,客流涌向鐵路,給運輸工作帶來更大壓力。沈陽局集團公司廣大客運職工連續(xù)奮戰(zhàn)在工作崗位上,為旅客提供熱情周到服務。
通遼、阜新、錦州、沈陽等受極端天氣影響較大的車站,全力做好各車站進出站口、站臺等區(qū)域除雪,旅客乘降組織,候車換乘等重點工作,在關鍵處所鋪設防滑墊,并隨時清掃站臺,以防旅客滑倒。長春、長春北、吉林等車站增設可移動式紅外線測溫儀,為旅客快速進站提供便利條件。
各車站還根據客流變化及時調整進出站流線和安檢通道數量,減少旅客聚集,在應對雨雪冰凍天氣的同時,積極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截至目前,各車站準備備用金803萬元,增開售退票窗口191個,累計辦理退票8.16萬張,票款825.4萬元。
幾個小時顧不上喝一口水,嗓子啞了,仍堅持安撫旅客;連續(xù)8個小時沒有吃飯,卻爭分奪
秒協(xié)調相關單位,為旅客免費分發(fā)應急食品,受到旅客一致好評……
11月7日,沈陽客運段寧波開往沈陽北的G1224次列車,因濟南西至天津西大雪降速運行,晚點3個半小時,列車工作人員耐心服務、敬業(yè)奉獻,用執(zhí)著堅守和默默付出,讓旅客的出行更順暢。
受天氣影響,寧波至長春K337次列車無法正常運行,晚點時間長達7個半小時。吉林客運段列車長劉洋一面組織乘務員做好基礎服務工作,一面對旅客進行解釋安撫。巡視車廂時,劉洋發(fā)現(xiàn)有兩名70多歲的老人因低血糖頭昏,躺在座位上起不來身。劉洋立即到餐車取了米粥喂老人喝下,不一會老人有了好轉,對著劉洋連聲道謝。列車到達梅河口站時,餐車工作人員又找到劉洋,告知儲備的食物數量不夠,劉洋便立即聯(lián)系梅河口站及時補給食物,保障了列車飲食供應。沈鐵人的真心付出和細致工作贏得了旅客的理解和贊許。
11月8日16時30分,K337次列車最終抵達長春站,車上174名旅客全部安全到達。其中一位旅客劉先生感動地說:“這是一趟有感情的列車?!?/p>
一幕幕感人的場景,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在災害面前,沈鐵人充分展現(xiàn)出不畏艱難險阻、勇于拼搏奉獻的精神風貌,踐行了“人民鐵路為人民”的錚錚誓言,譜寫了一曲抗擊冰雪保暢通的感人篇章。
目前,沈陽局集團公司管內運輸安全平穩(wěn)有序,干線和煤運通道暢通高效,運輸秩序逐步恢復常態(tài)。每一場風雪的考驗,沈鐵人都用實干迎接,用忠誠和擔當確保鐵路暢通無阻,成為風雪幕后的“最暖底色”。
(文/劉健楠 韓慶瀟 華商報記者 張海舟)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信途科技轉載于網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站長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