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秋葉大叔
最近國內疫情牽動人心,韓國品牌好麗友卻被帶上了熱搜:
疫情之下的大學超市現(xiàn)狀,貨架被掃蕩一空,剩下一排排擺放整齊的好麗友。
提起好麗友,第一反應就是那句“好麗友,好朋友”。
以“好朋友”身份陪伴我們多年的好麗友,如今怎么被大學生們拋棄了呢?
早在本月初,#好麗友漲價#的詞條就掛在熱搜。
起因是有博主爆料,好麗友宣布產品漲價,但只針對中國和俄羅斯地區(qū),其他國家不漲價,以抵消原材料上漲成本。
除此之外,還放出了好麗友食品在韓國和中國配料對比圖;韓國生產的好麗友使用可可粉,在中國卻使用代可可脂。
一時間,好麗友“雙標”事件引發(fā)網(wǎng)友熱議,直沖微博熱搜榜第一。
3月1日當晚,好麗友官方發(fā)布了一則“不正式”聲明:
這么大一個跨國品牌,竟然用備忘錄發(fā)布,也沒有公章,這樣的敷衍式聲明,怎么會讓人信服?
抵不住網(wǎng)友們的爭議與質疑,終于在第二天下午,好麗友再次發(fā)布官方聲明:
關于產品漲價,并不是在俄烏局勢緊張的時期故意漲的:
“盡管受原輔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影響,也只是在2021年9月對受影響較大的派品類中3個品牌的產品價格做出微調。”
關于配料,是翻譯軟件的問題,各國原料型號、標準完全一樣,不存在雙標。
但評論區(qū)里大家抵制情緒很強,很顯然,網(wǎng)友并不買賬:
此外,好麗友在回復中說,代可可脂與反式脂肪酸是不同的概念。
可是相關食品專家認為,市面上常見的代可可脂都屬于反式脂肪酸,經(jīng)常食用對身體有害,所以還是建議大家少吃。
現(xiàn)在已經(jīng)明確,在此特殊時期針對中俄漲價的事只是烏龍;而生產含代可可脂食物的也不止好麗友一家,為什么大家對于好麗友的抵觸還是這么強烈?
我想,這也離不開好麗友對待國人的態(tài)度。
90年代的中國市場,海外品牌的空缺,讓好麗友抓住了機會;1995年便進軍中國市場,開創(chuàng)了中國派品類。
專門設計了紅色包裝的巧克力派,質量過硬、口感細膩,加上“好麗友,好朋友”為主題的溫馨廣告,一推出便相當成功。
1997年,好麗友在河北廊坊工廠的第一條生產線建成投產;隨后又陸續(xù)推出了呀!土豆、薯愿、好多魚等近30款備受歡迎的產品。
據(jù)資料顯示,自2010年起,中國已超越韓國成為好麗友集團的全球第一大市場。
從進入中國到發(fā)展至今,二十多年過去,好麗友更是成長為跨越7大品類、渠道遍及全國,年銷售額超過60億元人民幣的綜合性食品企業(yè)。
不可否認,好麗友深耕中國市場,一定是下過功夫的。
好麗友總經(jīng)理李揆洪說過:“好麗友的很多產品都是從韓國得到市場認證后,通過本土化運作再導入中國市場的?!?/p>
它的口味本就不一定優(yōu)先針對中國消費者變化而調整。
近年來,隨著消費觀念的轉變,健康化食品成為了消費的主流,好麗友高糖、高鹽的巧克力派、膨化食品等開始“失寵”。
像去年好麗友對部分產品漲價,大概就是應對市場變化的措施之一。
雖然為了順應新消費市場,好麗友也布局過健康產業(yè):推出過熔巖泉進軍高端水市場,推出高端零食達特·優(yōu)堅果棒,推出松松肉松蛋糕進軍烘焙代餐市場......
但與此同時,前有達利園、盼盼等老品牌的緊追,后有良品鋪子、百草味等新零食品牌的圍剿,好麗友未來的路,顯然愈發(fā)難走。
尤其是良品鋪子這類新零食的崛起,除了趕上了互聯(lián)網(wǎng)的風口,更多的還是它們迎合的就是本土口味。
比起好麗友踏入中國二十多年,沒有及時抓住國人口味變化趨勢,確實給了國貨零食很多機會。
大家發(fā)現(xiàn)沒有,越來越多的人已經(jīng)不再癡迷于國外品牌了。
國人的消費觀念越來越成熟,洋品牌早已不是大眾首選。我們會綜合分析性價比,選擇真正靠得住的產品。
韓國引以為傲的手機品牌,三星、LG都曾在中國紅極一時,有很大的優(yōu)勢,但隨著國產手機的起飛,韓國智能手機失去了大部分中國市場。
再加上近幾年,“翻車”的國外品牌越來越多,我們對洋品牌的迷信越來越少了。
外資企業(yè)想要在中國有長遠且良好的發(fā)展,也得針對中國人的口味深耕。
我們走出去要適應當?shù)厥袌?,別人走進來也得適應中國市場。
好麗友是個在中國市場上取得成功的老品牌,如果不及時調整態(tài)度,讓中國消費者感受到誠意,說不定也會像三星一樣,被國內企業(yè)后來居上搶回了市場。
好麗友,是否能繼續(xù)做我們的好朋友,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信途科技轉載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站長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