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劉瑞朝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又到了清明前后,春風吹動,鳥語花香。春天是多維度的,是嗅覺的香甜,是視覺的絢爛,也是聽覺的鶯歌燕語。
但是,那些一年四季生活在鄭州市區(qū)的留鳥,是否引起過你的留意?當熟悉的鳥鳴響起,你是否能想起它的樣子?4月1日是國際愛鳥日,為此,大河報·豫視頻記者帶您一起提前了解一下和我們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的留鳥們。
【鳥況】鄭州市區(qū)存在大量留鳥 禽類又被分為六大種類生態(tài)類群
“窗外的麻雀,在電線桿上多嘴”,枝頭的斑鳩,看起來和翱翔的鴿群格格不入,成群的灰椋鳥喧鬧在單位的樹梢,肥嘟嘟的喜鵲又把巢建在窗外的枝杈。
近些年來,隨著公園綠地的增多,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城市的肌理在發(fā)生改變,越來越多的鳥,也愿意來到鄭州市區(qū)定居,和廣大市民生活在同一個時空。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與鄭州市區(qū)多位愛鳥拍鳥人士進行了深度溝通。其中,西流湖公園的鳥況較為豐富,鳥種達到了170種,而鬧市區(qū)的公園,鳥種相對較少。
鄭州市“百人百鳥團”團隊觀鳥活動,也見證了鳥類的增多。根據(jù)民間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截至目前,共記錄鳥種329種。這里面包括留鳥、候鳥和旅鳥,候鳥又包括冬候鳥和夏候鳥。冬候鳥是冬季飛到鄭州過冬的,夏候鳥是夏季飛來鄭州繁殖的,旅鳥則是途徑某一地區(qū)而不在該地區(qū)繁殖和越冬的。留鳥,顧名思義,是一年四季固定生活在某一區(qū)域的鳥。
鳥類又被稱為禽類,分為游禽、涉禽、陸禽、鳴禽、攀禽、猛禽等。游禽是對喜歡在水中取食和棲息的鳥類的總稱。涉禽是指那些適應在沼澤和水邊生活的鳥類。陸禽,則主要在陸地上棲息,爪為鉤狀,很適于在陸地上奔走及挖土尋食。
鳴禽,鳴禽的外型和大小差異較大,鳴禽善于鳴叫,由鳴管控制發(fā)音。攀禽,大多生活在樹林里,善于攀援樹。猛禽一般包括鷹(鷹形目)、隼(隼形目),貓頭鷹(鸮形目)所有種,它們視覺器官發(fā)達,翅膀和足強而有力,能夠在天空翱翔或滑翔,捕食活動的獵物。
【簡介】鄭州市區(qū)常見的25種鳥類 來聽聽它們都是怎么叫的
鄭州市區(qū),熙熙攘攘,忙忙碌碌,你是否停下過腳步,循著一陣鳥鳴,去找尋跳躍的鳥雀?為此,大河報·豫視頻專門匯總了鄭州市區(qū)常見的25種留鳥,配以圖片、叫聲等信息,讓大家既能看到它們長什么樣子,又能聽出來它們的聲音。
【鳥1】麻雀:
麻雀和老鷹一樣,是一個統(tǒng)稱。麻雀是雀科麻雀屬27種小型鳥類的統(tǒng)稱。
它們大小、體色相近,上體呈棕、黑色的斑雜狀,因而被稱為麻雀。土名也有喚作小蟲的。
分布廣泛,適應性強,與人類距離較近。
【鳥2】喜鵲
喜鵲,是雀形目鴉科鵲屬的一種鳥類。
棲息地多樣,經(jīng)常出沒于人類活動地區(qū),喜歡將巢筑在民宅旁的大樹上。雜食性,多在曠野和田間覓食,有時盜食其他鳥類的卵和雛鳥,又被稱為“流氓鳥”。
喜鵲在我國是吉祥的象征,古代有畫鵲兆喜的風俗。
【鳥3】灰喜鵲
灰喜鵲,屬雀形目、鴉科的中型鳥類。嘴、腳黑色,額至后頸黑色,背部則是灰色,兩翅和尾羽灰藍色。
灰喜鵲在鄭州市區(qū)極為常見。屬于雜食性鳥類,以動物性食物為主。
【鳥4】夜鷺
夜鷺,是中型涉禽。鄭州市區(qū)有條“天屎之路”,便是大群夜鷺在此筑巢導致的。
它們體較粗胖,頸部較短。夜出性,喜結群。主要以魚、蛙、蝦、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
【鳥5】珠頸斑鳩
珠頸斑鳩,是鄭州較為常見的野生鴿形目鳥類,又被稱為“野鴿子”。
通體褐色,頸部至腹部略沾粉色。頸部兩側為黑色,密布著白色點斑,如同“珍珠”散落在頸部,因而得名“珠頸”斑鳩。
珠頸斑鳩主食為顆粒狀植物種子。
【鳥6】山斑鳩
山斑鳩,是鳩鴿科斑鳩屬的鳥類。上體的深色扇貝斑紋體羽羽緣棕色,腰部灰色,尾羽近黑,尾梢則是淺灰。
成對或單獨活動,多在開闊農(nóng)耕區(qū)、村莊及房前屋后附近,在地面取食,食物多為帶顆谷類。
【鳥7】白頭鵯
白頭鵯,又名白頭翁,是雀形目鵯科小型鳥類,為鳴禽。
鳴禽,善于鳴叫,由鳴管控制發(fā)音。額至頭頂黑色,兩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個白色枕環(huán),腹部白色且具黃綠色縱紋。
性情活潑,不甚畏人。吃昆蟲,種子和水果,屬雜食性動物。
【鳥8】小鸊鷉
小??,是??目??科小??屬的一種。因體形短圓,看上去像葫蘆,又被叫做水葫蘆。
平時棲息于水草叢生的湖泊,以小魚、蝦、昆蟲等為食。
性情怯懦,極少上岸。常單獨或成小群活動,善游泳、潛水,覓食也是靠澘水追捕。
【鳥9】棕頭鴉雀
棕頭鴉雀,為鶯鹛科,鴉雀屬的一種動物,為較常見的留鳥。頭頂至上背棕紅色,上體余部橄欖褐色,翅紅棕色,尾暗褐色。
主要以甲蟲、象甲、松毛蟲卵、蝽象、鞘翅目和鱗翅目等昆蟲為食。
【鳥10】白鹡鸰
白鹡鸰是是雀形目鹡鸰科的鳥類,屬于小型鳴禽。體羽顏色為黑白二色。
白鹡鸰以昆蟲為食,常棲息于村落、河流、小溪、水塘等附近,經(jīng)常成對活動,或結小群活動。
【鳥11】白鷺
白鷺是泛稱,白鷺屬共有13種鳥類,有大白鷺、中白鷺、小白鷺,黃嘴白鷺四種,體羽是全白的,習稱之為“白鷺”。
其中,小白鷺為中型涉禽,體形纖瘦,全身白色。大白鷺為大中型涉禽,常棲息于開闊平原和山地丘陵地區(qū)的河流、湖泊、水田等涉水區(qū)域。
【鳥12】灰頭綠啄木鳥
灰頭綠啄木鳥,雌雄相似。雄鳥額部和頂部紅色,雌鳥頭頂和額部非紅色。常棲息于山林間,性情膽怯。夏季吃昆蟲,冬季也吃一些植物種子。
【鳥13】星頭啄木鳥
星頭啄木鳥額至頭頂灰色或灰褐色,一條寬闊的白色眉紋自眼后延伸至頸側。常單獨或成對活動,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植物果實和種子。
【鳥14】棕背伯勞
棕背伯勞,是伯勞科伯勞屬中型鳴禽,為伯勞中體型較大者。
伯勞性情兇猛,又被稱為“屠夫鳥”。不僅善于捕食昆蟲,還能捕殺小鳥、蛙和嚙齒類。
【鳥15】戴勝
戴勝,土名又叫臭鳳凰。比較突出的特點是,頭頂羽冠長而闊,呈扇形。
棲息于山地、平原、森林、林緣等開闊地方,尤以林緣耕地生境較為常見。以蟲類為食,在樹上的洞內做窩。
【鳥16】骨頂雞
骨頂雞,一般指白骨頂。今年春天,鄭州龍子湖內,可以看到大量的骨頂雞活動。
它們的嘴長度適中,高而側扁。頭部具有額甲,白色,端部鈍圓。
它們善游泳,能潛水捕食小魚和水草。屬于雜食性動物,主要以植物為食。
【鳥17】黑臉噪鹛
黑臉噪鹛,為中型鳥類。之所以被稱為“黑臉”,是因為頭頂至后頸褐灰色,而額、眼先、眼周、頰、耳羽黑色,形成了一條圍繞額部至頭側的寬闊黑帶,仿佛一副黑色眼鏡。
屬雜食性動物,但食譜以昆蟲為主。
【鳥18】黑尾蠟嘴雀
黑尾蠟嘴雀,顧名思義,嘴巴粗大、黃色,看著像蠟,雄鳥兩翅和尾巴黑色,雌鳥尾巴灰褐色、端部多為黑褐色。
屬于中型鳥類,主要吃素,以種子、果實、草子、嫩葉、嫩芽等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吃部分昆蟲。
【鳥19】灰椋鳥
灰椋鳥,是雀形目椋鳥科的物種。頭頂至后頸黑色,上體灰褐色,嘴橙紅色,尖端黑色,腳橙黃色。
繁殖期成對活動,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動。
它們的叫聲較為單調,成群活動時,則較為聒噪。主要以昆蟲為食。
【鳥20】金翅雀
金翅雀,是雀形目雀科金翅雀屬的小型鳥類,體長十多厘米。嘴細直而尖,頭頂暗灰色。翅上翅下都有一塊大的金黃色塊斑,較為醒目。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它們主要以植物果實、種子、草子和谷粒等農(nóng)作物為食。
【鳥21】綠頭鴨
綠頭鴨屬于游禽,大型鴨類。體重大約1千克,外形和家鴨相似。
通常棲息于淡水湖畔。鴨腳趾間有蹼,善于在水中覓食、和求偶交配。
比較愛干凈,經(jīng)常梳理羽毛精心打扮。
【鳥22】普通翠鳥
普通翠鳥,為小型鳥類。單獨或成對活動。
普通翠鳥屬佛法僧目,性情孤獨,常獨棲在近水邊的樹上或石上,伺機獵食。它們主要吃小魚。
【鳥23】烏鶇
烏鶇,是鶇科鶇屬的鳥類。雄性的烏鶇,除眼圏和喙為黃色外,全身都是黑色。雌性和初生的烏鶇有一身褐色的羽毛和喙。
烏鶇是雜食性鳥類,食物包括昆蟲、蚯蚓、種子和漿果等。
【鳥24】銀喉長尾山雀
銀喉長尾山雀,體型纖小,全長十多厘米。頭頂羽毛較豐滿,且很發(fā)達,體羽蓬松,呈絨毛狀,頭頂、背部、兩翼和尾羽呈現(xiàn)黑色或灰色。
行動敏捷,來去突然,類似于鷦鷯,常見跳躍在樹冠間或灌叢頂部,以昆蟲及植物種子等為食。
【鳥25】烏鴉
烏鴉,為鴉科鴉屬動物,主要棲息于各種森林類型中。
烏鴉為雀形目中體形最大的鳥類,體長50厘米左右,全身大部分羽毛為烏黑色。
烏鴉性格較為兇悍,富于侵略習性,經(jīng)常掠食水禽、涉禽巢內的卵和雛鳥。
(說明:圖片由鄭州愛心鳥友“黑帝的二叔”和“九穗禾”提供)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大河報·豫視頻】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來源:大河報·豫視頻 編輯:趙鵬宇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信途科技轉載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站長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