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金融組
作者 | 周月明
題圖 | 受訪者雷叔攝影
想逃離城市,又逃不了多遠,被疫情“封印”的人們開始將目光轉向露營。
清明小長假過后,“露營到底有多火”的話題登上熱搜。不過,這次火起來的露營,并不是貝爺那種荒野求生的畫風,而是支著“蛋卷桌”、纏著“小串燈”、掛著“大天幕”的“精致露營”。看起來,公園的草坪、格子布和野餐籃已經很難滿足精致girl&boy們的出片需求。
實際上,2020年就已被業(yè)內定義為 “風格露營元年”(類似于精致露營 ),這條產業(yè)鏈的上下游也隨之火熱起來。
比如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露營營地相關企業(yè)數量達8315家,較上年同比增長200%。2021年相關企業(yè)數量約為17579家,同比增長111.4%。除此之外據央視財經統(tǒng)計數據,今年1月份以來,戶外帳篷成交額就同比增長119%,戶外長椅成交額同比增長239%,大型帳篷、天幕、折疊桌椅等露營裝備成交額增長超過兩倍。
但露營生意真得好做嗎?繁星之夜星空露營社群主理人雷叔告訴虎嗅,活動同質化、復購率、行業(yè)規(guī)模都是當下露營行業(yè)緊要突破的問題。
露營越來越精致
從方式上來看,有資深露營愛好者告訴虎嗅,當下流行的露營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日韓式,講究自備裝備,如同搬家般的“拆遷式”露營;另一種是美式,有固定營地,類似“拎包入住”的懶人式露營。
而從客群來看,四個關鍵詞格外重要,“她力量”、年輕人、親子游、“新中產”。
據馬蜂窩發(fā)布的一份《2022露營品質研究報告》,2021年露營消費者中女性是主要決策者,占比高達64%;90后、00后游客占比43%;重視孩子體驗式教育的80后占比約44%。從地域上來看,一線、新一線游客占比高達74%,北京、成都、上海、廣州四個城市合力貢獻了超過三成的游客量。
不同的客群和露營方式決定了不同的經營模式。
對于營地經營者而言,“拎包入住”模式利潤空間顯然更大些。
北京平谷一營地給虎嗅發(fā)了收費標準:若自帶裝備,90元/天/人,過夜費80元/晚/頂帳篷;若拎包入住,最便宜的套餐280元/天,裝備也最簡單,最貴的套餐1880元/天,裝備也最“豪華”、入住人數最多(蒙古包帳篷+4個雙人氣墊或8個單人+一個天幕+8人戶外桌椅1套+1個置物架+一串氛圍燈+帳內照明燈+1個卡式爐“含2罐氣”+投影設備一套)。
要知道的是,自帶裝備跟拎包入住所占的營地面積都差不多,但帶來的收入自然相差甚遠了。
而對于露營產品廠商來說,“搬家式”露營自然更受歡迎,畢竟這可以直接刺激相關產品的銷售。
有露營愛好者告訴虎嗅,“現在的露營真是越來越卷了,帳篷、天幕、桌椅、睡眠裝備、做飯裝備全套下來,若想檔次稍好一些,也要大幾千甚至上萬?!?/p>
而不斷的裝備升級,對于露營產品廠商當然是個利好。比如A股少有的露營相關上市公司牧高笛,與很多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公司不同,其近兩年業(yè)績走勢反而比疫情之前要好得多,2019年營收和凈利潤還都在下滑,到了2021年營收已同比增長43%、凈利潤同比增69%,股價也隨之漲了一波。
“許多帳篷廠商訂單都排不過來,生產一批就銷售一批。”有露營行業(yè)從業(yè)者告訴虎嗅。
“紅利期”背后的挑戰(zhàn)
當然,對于產業(yè)鏈上下游商家來說,他們也面臨著不同的苦惱和挑戰(zhàn)。
對于營地從業(yè)者來說,怎么避免陷入同質化競爭、如何提高用戶粘性,就是當下緊要解決的問題。
“現在營地的活動越來越卷了。”一位營地從業(yè)者告訴虎嗅。原有的只提供一個場地、內容全靠客戶自己輸出的模式越來越沒競爭力,有消費者告訴虎嗅,這類營地可能只會去一次,甚至覺得有些無聊。
隨之而來的,煙花、篝火、拍星、電音狂歡甚至已逐漸成為標配,但同質化的玩法也會造成客戶的審美疲勞,因此玩家們想體驗的花樣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刺激。營地如果沒有自己的特色,出圈越來越難,逐漸就會變成露營界的“陪跑者”,陷入價格大戰(zhàn)中。
“旅行行業(yè)本身復購率就較低,若營地再沒有特色,用戶黏性就會更低。”營地從業(yè)者告訴虎嗅,現在的拉新模式也比較單一,多是通過小紅書、大眾點評等線上渠道,隨著日后競爭愈發(fā)激烈,拉新成本肯定還會增高。
除了營地從業(yè)者,露營產品相關商家也有了新的挑戰(zhàn)。首先隨著更多玩家的加入,一些品牌之間已經出現了抄襲等惡行競爭現象;除此之外,面對突如其來的“行情”,一些廠家的產能規(guī)模還沒跟得上,備貨量不足,導致無法充分“吃下”這波紅利。
另外,與營地生意一樣,露營產品也存在復購率的問題,帳篷、桌椅、戶外電源、睡袋之類產品多數是能長期使用的,對于很多消費者來說,使用率也并不高,因此,若想促成更多銷售,拉新或引導產品升級就成了這些公司的重要挑戰(zhàn),但隨之而來的,也是更高的營銷成本和教育成本,對于一些中小公司,這些成本可能會令其吃不消。
寫在最后
多位露營行業(yè)業(yè)內人士告訴虎嗅,目前國內的露營產業(yè)某種程度上來說還處于“初級階段?!?/p>
根據在線數據網站Statista統(tǒng)計,2019年,美國露營營地(含露營車用地)的市場營收達到了79.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20億元。而根據艾媒咨詢預計,2022年國內露營營地市場規(guī)模可能達到354.6億元。兩個數據相對比,國內市場還有較大發(fā)展空間。
畢竟,從時間上來看,露營行業(yè)在日本和歐美都有著數十年的歷史,但國內的露營行業(yè)因為這兩年的疫情才突然走上了快車道。目前來看,獲得融資的營地商家、露營產品商家還并不太多,行業(yè)規(guī)模也還未形成,但或許這種“初級階段”才是圈地競爭、挖掘機會的好時候。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