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丁道師寫了篇文章,控訴網易與百度。
事情大概就是道師的小孩按照學校要求下載騰訊會議上網課,結果百度搜索下載下來的卻是網易云信。
顯然,網易云信通過百度競價排名買了騰訊會議的關鍵詞,讓用戶搜索騰訊會議時 排名第一的是自己的產品。
道師認為此事網易應負80%的責任,百度負20%的責任,我則認為正好相反。
先有百度毫無原則和底線的搜索引擎競價排名,誰給錢多就把誰排前面,甚至可以隨意買對手的關鍵詞,后才有網易云信去買騰訊會議的關鍵詞。
有意思的是,在百度搜索“網易云信”,排在前面的也不是網易云信,而是兩個不知名的買了關鍵詞廣告的公司,以及百度自家關于網易云信的百科。
?換言之,網易云信本身也是百度搜索引擎競價的受害者。
這還不算,百度狠起來,是連自己都要買的。
在百度搜索自家產品“百度網盤客戶端”,出來的前兩個結果都是廣告,一個是百度自家賺錢的百度營銷,另一個則是不知名“友商”。
也就是說,百度為了賺錢,“自家人”都可以賣,你說狠不狠。
只賣前幾名還算比較文明的,一些醫(yī)藥和商品的關鍵詞搜索結果更是不堪入目,可能出現(xiàn)整頁甚至前幾頁都是廣告的情況。
可能百度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又或者是為了規(guī)避責任和風險,有時候會在廣告前面加一句“溫馨提示”。
用人話來說,就是搜索結果真假用戶自己鑒別,如果被騙了,我百度概不負責。
百度不僅在搜索結果中“賣自己人”,在其他產品中也是“應賣盡賣”。
我在百度百科搜索“半月板損傷”時,發(fā)現(xiàn)治療一覽里赫然寫著某中藥半月板貼的推薦。
百科類產品本就是以科普和公允作為立身之本,現(xiàn)在百度卻不顧后果植入廣告,還是醫(yī)藥廣告,無異于殺雞取卵。
2017年,央視在“3.15”晚會上曝光了互動百科——百度百科最大的競爭對手——植入虛假廣告的案例,直接導致互動百科在新三板停牌,最終被字節(jié)跳動收購。
互動百科出事之后,百度百科迅速更新了詞條,并且宣稱自己“無任何收費代編業(yè)務”,看來,百度需要出來解釋解釋什么叫做驚喜。
三年前,方可成撰文說搜索引擎百度已死,現(xiàn)在看來,作為廣告引擎的百度卻無處不在,無所不賣。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信途科技轉載于網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站長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