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信途科技給大家談談汶上縣,以及汶上縣委書記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汶上特產(chǎn)
汶上特產(chǎn)有魯西黃牛、小尾寒羊、汶上大荸薺、汶上白蓮藕、汶香附、汶上蘆花雞、汶上牛蒡、大餅子燉小魚、汶上潮味魚方、戰(zhàn)灣黃瓜、麻辣兔肉、糖炸糕等。汶上縣是山東省濟寧市轄縣,于2018年12月13日入選中國特色農(nóng)產(chǎn)品優(yōu)勢區(qū)名單。
汶上特產(chǎn)
汶上大荸薺的優(yōu)點是個大、皮薄,色澤光亮(重棗色),牙嘴小,肉質(zhì)細嫩,可食率達98%以上。單個荸薺一般重15克,最大可達20克以上。
汶上白蓮藕為中熟品種,因開放白色蓮花而得名。藕身粗壯圓胖,分池養(yǎng)和河湖養(yǎng)。
池藕外呈白色微黃,淀粉含量較高,宜熟食。河湖藕外呈粉白色,肉質(zhì)脆嫩、甘甜,宜生食或半熟食。
汶上縣屬于濟寧市哪個區(qū)
濟寧市下轄2個市轄區(qū)(任城區(qū)、兗州區(qū)),7個縣(微山縣、魚臺縣、金鄉(xiāng)縣、嘉祥縣、汶上縣、泗水縣、梁山縣),代管2個縣級市(曲阜市、鄒城市),市人民政府駐任城區(qū)。并有設有濟寧高新區(qū)、太白湖新區(qū)、濟寧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和商貿(mào)物流園區(qū)等功能區(qū)。
汶上縣
地處山東省西南部,東臨古城兗州,西接水泊梁山,南依微山湖,北枕東岳泰山。東經(jīng)116°40′—116°18′北緯35°31′—35°36′,大部分地區(qū)處于平原地帶,汶上縣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區(qū)。
汶上縣都是有什么鎮(zhèn)啊
汶上縣地處山東省西南部,轄屬濟寧市,東臨古城曲阜,西接水泊梁山,南依微山湖,北枕東岳泰山。日東高速橫穿東西,105國道縱貫南北。距京滬線兗州站、京九線梁山站及京福、京滬高速公路、京杭運河杭運碼頭均40公里。下轄汶上鎮(zhèn)、南站鎮(zhèn)、康驛鎮(zhèn)、南旺鎮(zhèn)、劉樓鄉(xiāng)、次丘鎮(zhèn)、寅寺鎮(zhèn)、郭樓鎮(zhèn)、郭倉鎮(zhèn)、楊店鄉(xiāng)、軍屯鄉(xiāng)、白石鎮(zhèn)、苑莊鎮(zhèn)、義橋鎮(zhèn)等十四處鄉(xiāng)鎮(zhèn)。
汶上縣位于哪個省
汶上地處山東省西南部,轄屬濟寧市,東臨古城兗州,西接水泊梁山,南依微山湖,北枕東岳泰山。東經(jīng)116°40′—116°18′北緯35°31′—35°36′,汶上地處平原。汶上古稱中都,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太子靈蹤塔始建于宋代,氣勢雄偉。1994年3月,在塔內(nèi)發(fā)現(xiàn)了141件佛教圣物。公元前501年,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初仕中都宰。金泰和八年(1208年(庚辰年)),取”汶水在上(北)”之意,更名汶上縣,此為“汶上”專用地名之始,沿用至今。汶上春秋稱中都,漢代稱平陸,處汶水下游,古代貴上,以下為上故稱汶上。全縣境內(nèi)有大汶河,小汶河流經(jīng)北部以及西部,又有泉河等河流流經(jīng)中東部而后匯流到小汶河,包括縣域下面的地下水也全部源于汶水的補給,猶如山上,車上等等,汶上整個縣域地處汶水之上,因此得名汶上。汶上縣境內(nèi)約在15000年前,即有華夏先民在此繁衍聚居。位于城東3千米的東賈柏遺址,是濟寧境內(nèi)已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人類文化遺址,距今約7000年左右,是北辛文化的重要代表,屬于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的發(fā)展階段。至商代,境內(nèi)置厥國。周代,先后置郕國,中都邑、闞邑,周武王封同母弟叔武于郕,公元前501年,魯“定公以孔子為中都宰“。戰(zhàn)國時,齊置平陸邑。秦統(tǒng)一中國,行郡縣制,縣境內(nèi)約分屬薛郡的張縣(治邑在今東平縣霍莊)、無鹽縣(治邑在今東平縣無鹽村)。漢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前后,境內(nèi)始置東平陸縣,隸屬兗州東平國。此為汶上建縣之始。三國魏晉,今縣境統(tǒng)屬兗州東平國(郡)東平陸縣。南朝時改稱平陸縣、樂平縣。隋初仍稱平陸縣。唐天寶元年(742)三月,改稱中都縣,移縣城于今治。金貞元元年(1153年)更名汶陽縣。金泰和八年(1208年),取”汶水在上(北)”之意,更名汶上縣,此為“汶上”專用地名之始,沿用至今。疆域:明萬歷年間,汶上境域,北至東平界沙河站張村,東至寧陽縣界西梳村,南至濟寧州界康莊驛,西至鄆城縣界肖皮口,西北至安山西面的張博士集(今屬梁山縣),西南至孟姑集以西申家海(今屬嘉祥縣),東南至南唐陽,東北至琵琶山。最大橫距75公里,最大縱距35公里。此縣界明清時穩(wěn)定時間較長,境域也較大,約為今縣境的2.5倍。民國時期,全縣面積1380平方公里,為山東省較大縣之一,曾有“一滕二曹三汶上”之說。全縣面積877平方公里,南北最大縱距58公里,東西最大橫距35公里,東臨兗州、寧陽,西連梁山、嘉祥,南與濟寧市任城區(qū)接壤,北枕大汶河,與肥城、東平相望。
山東省汶上縣是哪個地區(qū)的
汶上縣是濟寧的市管縣
汶上地處山東省西南部,東臨古城兗州,西接水泊梁山,南依微山湖,北枕東岳泰山。東經(jīng)116°40′—116°18′北緯35°31′—35°36′,大部分地區(qū)處于平原地帶,汶上縣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區(qū)。汶上縣境內(nèi)有大汶河,小汶河流經(jīng)北部以及西部,又有泉河等河流流經(jīng)中東部而后匯流到小汶河
汶上2022年拆哪里
具體拆遷當?shù)赝恋匾?guī)劃局的規(guī)劃,會發(fā)公告的。
汶上地處山東省西南部,轄屬濟寧市,東臨古城兗州,西接水泊梁山,南依微山湖,北枕東岳泰山。東經(jīng)116°40′—116°18′北緯35°31′—35°36′,汶上地處平原。汶上古稱中都,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太子靈蹤塔始建于宋代,氣勢雄偉。1994年3月,在塔內(nèi)發(fā)現(xiàn)了141件佛教圣物。公元前501年,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初仕中都宰。
金泰和八年(1208年(庚辰年)),取”汶水在上(北)”之意,更名汶上縣,此為“汶上”專用地名之始,沿用至今。汶上春秋稱中都,漢代稱平陸,處汶水下游,古代貴上,以下為上故稱汶上。
縣名由來:汶上,顧名思義就是汶水之上(這只不過是望文生義)。
汶上春秋稱中都,漢代稱平陸,處汶水下游,古代貴上,以下為上故稱汶上。
全縣境內(nèi)有大汶河,小汶河流經(jīng)北部以及西部,又有泉河等河流流經(jīng)中東部而后匯流到小汶河,包括縣域下面的地下水也全部源于汶水的補給,猶如山上,車上等等,汶上整個縣域地處汶水之上,因此得名汶上
汶上縣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nèi)容,更多關(guān)于汶上縣委書記、汶上縣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信途科技進行查找。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信途科技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聯(lián)系站長刪除。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uickersubmitter.com/xintu/74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