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AV天堂网,午夜色色视频,美女黄片免费观看,欧美黄色电影网站,亚洲人在线

其他新聞

其他新聞

「天下亦客」天下亦客喬梁葉心儀最后結(jié)局

時間:2023-11-13 信途科技其他新聞

本篇文章信途科技給大家談?wù)勌煜乱嗫?,以及天下亦客喬梁葉心儀最后結(jié)局對應(yīng)的知識點(diǎn),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本文導(dǎo)讀目錄:

中國古代三大著名祭文都有哪些?

歐陽修的《瀧岡阡表》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稱我國古代"三大祭文"。

【韓昌黎(韓愈)《祭十二郎文》原文】

祭十二郎文

年月日,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使建中遠(yuǎn)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

嗚呼!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歿南方,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既又與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只。嫂嘗撫汝指吾而言曰:“韓氏兩世,惟此而已!”汝時尤小,當(dāng)不復(fù)記憶;吾時雖能記憶,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來京城。其后四年,而歸視汝。又四年,吾往河陽省墳?zāi)?,遇汝從嫂喪來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來省吾,止一歲,請歸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來。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罷去,汝又不果來。吾念汝從于東,東亦客也,不可以久;圖久遠(yuǎn)者,莫如西歸,將成家而致汝。嗚呼!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吾與汝俱少年,以為雖暫相別,終當(dāng)久相與處,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去年,孟東野往,吾書與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fā)蒼蒼,而齒牙動搖。念諸父與諸兄,皆康強(qiáng)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來;恐旦暮死,而汝抱無涯之戚也?!笔胫^少者歿而長者存,強(qiáng)者夭而病者全乎?

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少者強(qiáng)者而夭歿,長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為信也。夢也,傳之非其真也?東野之書,耿蘭之報,何為而在吾側(cè)也?嗚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純明宜業(yè)其家者,不克蒙其澤矣!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所謂理者不可推,而壽者不可知矣!雖然,吾自今年來,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或脫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微,幾何不從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幾何離?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

汝之子始十歲,吾之子始五歲,少而強(qiáng)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汝去年書云:“比得軟腳病,往往而劇。”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蔽词家詾閼n也。嗚呼! 其竟以此而殞其生乎?抑別有疾而至斯極乎?汝之書,六月十七日也。東野云:汝歿以六月二日;耿蘭之報無月日。蓋東野之使者,不知問家人以月日;如耿蘭之報,不知當(dāng)言月日;東野與吾書,乃問使者,使者妄稱以應(yīng)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與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終喪,則待終喪而取以來;如不能守以終喪,則遂取以來;其余奴婢,并令守汝喪。吾力能改葬,終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嗚呼!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yǎng)于共居,歿不得撫汝以盡哀,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吾行負(fù)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與汝相養(yǎng)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吾實為之,其又何尤!彼蒼者天,曷其有極!自今已往,吾其無意于人世矣!當(dāng)求數(shù)頃之田于伊潁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嗚呼哀哉!尚饗!

【歐陽修《瀧岡阡表》原文】

瀧岡阡表

嗚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瀧岡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緩也,蓋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歲而孤。太夫人守節(jié)自誓;居窮,自力于衣食,以長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喜賓客;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為我累?!惫势渫鲆?,無一瓦之覆,一壟之植,以庇而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為汝家婦,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養(yǎng)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將有后也。吾之始?xì)w也,汝父免于母喪方逾年,歲時祭祀,則必涕泣,曰:“祭而豐,不如養(yǎng)之薄也?!遍g御酒食,則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見之,以為新免于喪適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終身,未嘗不然。吾雖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養(yǎng)也。汝父為吏,嘗夜?fàn)T治官書,屢廢而嘆。吾問之,則曰:“此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被仡櫲檎邉θ甓⒂谂裕蛑付鴩@,曰:“術(shù)者謂我歲行在戌將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見兒之立也,后當(dāng)以我語告之?!逼淦骄咏趟拥?,常用此語,吾耳熟焉,故能詳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無所矜飾,而所為如此,是真發(fā)于中者邪!嗚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將有后也。汝其勉之!夫養(yǎng)不必豐,要于孝;利雖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毙奁局?,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學(xué),咸平三年進(jìn)士及第,為道州判官,泗綿二州推官;又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瀧岡。

太夫人姓鄭氏,考諱德儀,世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儉仁愛而有禮;初封福昌縣太君,進(jìn)封樂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時,治其家以儉約,其后常不使過之,曰:“吾兒不能茍合于世,儉薄所以居患難也?!逼浜笮拶H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貧賤也,吾處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p>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祿而養(yǎng)。又十有二年,烈官于朝,始得贈封其親。又十年,修為龍圖閣直學(xué)士,尚書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終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樞密,遂參政事,又七年而罷。自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蓋自嘉祐以來,逢國大慶,必加寵錫。皇曾祖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曾祖妣累封楚國太夫人。皇祖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祖妣累封吳國太夫人?;士汲绻圪浗鹱瞎獾摯蠓?、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叔鄯庠絿蛉恕=裆铣踅?,皇考賜爵為崇國公,太夫人進(jìn)號魏國。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嗚呼!為善無不報,而遲速有時,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積善成德,宜享其隆,雖不克有于其躬,而賜爵受封,顯榮褒大,實有三朝之錫命,是足以表見于后世,而庇賴其子孫矣?!蹦肆衅涫雷V,具刻于碑,既又載我皇考崇公之遺訓(xùn),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鮮,遭時竊位,而幸全大節(jié),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 熙寧三年,歲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誠、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觀文殿學(xué)士,特進(jìn),行兵部尚書,知青州軍州事,兼管內(nèi)勸農(nóng)使,充京東路安撫使,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四千三百戶,食實封一千二百戶,修表。

【袁枚《祭妹文》原文】

祭妹文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嗚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離吾鄉(xiāng)七百里矣;當(dāng)時雖觭夢幻想,寧知此為歸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貞,遇人仳離,致孤危托落,雖命之所存,天實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嘗非予之過也。予幼從先生授經(jīng),汝差肩而坐,愛聽古人節(jié)義事;一旦長成,遽躬蹈之。嗚呼!使汝不識《詩》、《書》,或未必艱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奮臂出其間;歲寒蟲僵,同臨其穴。今予殮汝葬汝,而當(dāng)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歲,憩書齋,汝梳雙髻,披單縑來,溫《緇衣》一章;適先生奓戶入,聞兩童子音瑯瑯然,不覺莞爾,連呼“則則”,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當(dāng)分明記之。予弱冠粵行,汝掎裳悲慟。逾三年,予披宮錦還家,汝從東廂扶案出,一家瞠視而笑,不記語從何起,大概說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云爾。凡此瑣瑣,雖為陳跡,然我一日未死,則一日不能忘。舊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歷歷,逼取便逝。悔當(dāng)時不將嫛婗情狀,羅縷記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間,則雖年光倒流,兒時可再,而亦無與為證印者矣。

汝之義絕高氏而歸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眣汝辦治。嘗謂女流中最少明經(jīng)義、諳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歸后,雖為汝悲,實為予喜。予又長汝四歲,或人間長者先亡,可將身后托汝;而不謂汝之先予以去也!

前年予病,汝終宵刺探,減一分則喜,增一分則憂。后雖小差,猶尚殗殜,無所娛遣;汝來床前,為說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資一歡。嗚呼!今而后,吾將再病,教從何處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醫(yī)言無害,遠(yuǎn)吊揚(yáng)州;汝又慮戚吾心,阻人走報;及至綿惙已極,阿奶問:“望兄歸否?”強(qiáng)應(yīng)曰:“諾?!币延柘纫蝗諌羧陙碓E,心知不祥,飛舟渡江,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四支猶溫,一目未瞑,蓋猶忍死待予也。嗚呼痛哉!早知訣汝,則予豈肯遠(yuǎn)游?即游,亦尚有幾許心中言要汝知聞、共汝籌畫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當(dāng)無見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見汝;而死后之有知無知,與得見不得見,又卒難明也。然則抱此無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詩,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傳;惟汝之窀穸,尚未謀耳。先塋在杭,江廣河深,勢難歸葬,故請母命而寧汝于斯,便祭掃也。其傍,葬汝女阿??;其下兩冢:一為阿爺侍者朱氏,一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曠渺,南望原隰,西望棲霞,風(fēng)雨晨昏,羈魂有伴,當(dāng)不孤寂。所憐者,吾自戊寅年讀汝哭侄詩后,至今無男;兩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睟耳。予雖親在未敢言老,而齒危發(fā)禿,暗里自知;知在人間,尚復(fù)幾日?阿品遠(yuǎn)官河南,亦無子女,九族無可繼者。汝死我葬,我死誰埋?汝倘有靈,可能告我?

嗚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聞汝言,奠汝又不見汝食。紙灰飛揚(yáng),朔風(fēng)野大,阿兄歸矣,猶屢屢回頭望汝也。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送老人什么禮物合適?

晚輩給老人送禮,既要注意老人的的喜好,也要注意老人的健康需要.

1.保健品比較好,因為我們這些做兒女的最大的心愿就是讓爸爸媽媽身體健康.[腦白金不錯〕

2.紅包.老人給錢,并不是拜金主義,而是只有他們自己才最清楚自己缺什么,需要什么.

3.如果你很有金錢,可以給他們這些老年人買一套裝修豪華的別墅,讓他們也享享福.

4.也可以投其所好,可以給他們買一些上等的有價值的東西.

[1]棋 [象棋,圍棋都有特別漂亮的而且質(zhì)地優(yōu)良的新品]

[2]老花鏡,也有水晶質(zhì)地的

[3]茶,碧螺春就不錯

[4]像你說的:香煙和酒也是不錯的選擇

A 生活實用類

保曖內(nèi)衣、睡袍、絨制睡衣、睡襪

能使老人在溫暖中安然入睡

羊毛圍巾、手套或披巾

能給老人帶去溫暖的禮物

電燈泡

配上白色燈罩,使室內(nèi)更加明亮

瓷裝盆栽

可長期為室內(nèi)帶來綠意

室內(nèi)清新劑

使居室的空氣散發(fā)出清新的香味

搖椅

老套但很實用,可放在前廊或陽臺

糕餅

適合老人吃的食物,松軟易于咀嚼

家居拖鞋、浴袍等

是方便、舒適的浴室用品

電曖器

老人在天冷時可用來取曖

家政服務(wù)

預(yù)約上門清潔打掃及維修服務(wù)

家庭醫(yī)生服務(wù)

雇用醫(yī)生上門為老人檢查身體

B 方便安全類 拐杖

老人的第三只腳,在選購時注意拐杖的長短要適合

助聽器、放大鏡、老花鏡

方便老人視聽的工具

雜志和書籍

選購粗體字印刷的書刊

有聲書

可方便視聽和閱讀

自動翻書器

方便老人閱讀的工具

電話機(jī)

挑選數(shù)字和字體容易辨認(rèn)的機(jī)型

無繩電話機(jī)

比較適合獨(dú)居的老人

手表

選容易辨認(rèn)時間的款式

可折疊的購物推車

可讓購物變得容易且方便

卡片分類器

將各種卡分門別類,以應(yīng)付各種場合

放置在浴缸中的坐椅

方便無法站立淋浴的老人

附有輪子的垃圾筒

只須滾動即可,方便實用

C 情趣嗜好類 花束或盆花

需每周或每隔一周送一次

鋪好砂石的水族箱和魚類

配上塑膠水草、空氣過濾器、魚飼料等

各種盆景、盆栽

適合對園藝感興趣的老人

木雕、根雕

放在父母的客廳里,可作為擺設(shè)

老祖父時鐘

古樸典雅,可購買較大的型號,老人會更喜歡

晚輩的照片

如愛孫的獨(dú)照或是全家福照片,再鑲進(jìn)老式的相框里

照片整理

將老人多年留下的照片,按時間順序刻成光盤

來自政府機(jī)構(gòu)的生日賀卡

替年邁的父母寫信給政府機(jī)構(gòu),那里通常會有生日卡寄給老人

自制的精美盒帶

將長輩回憶家庭成員的趣事錄制下來,這將充滿親情且具保留價值

自制的年歷

上面標(biāo)有家庭成員及朋友的生日,結(jié)婚紀(jì)念日和其他節(jié)日,方便查閱

韓愈有幾首詩???急需

左遷至藍(lán)關(guān)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lán)關(guān)馬不前。

知汝遠(yuǎn)來應(yīng)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送桂州嚴(yán)大夫同用南字

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

戶多輸翠羽,家自種黃甘。

遠(yuǎn)勝登仙去,飛鸞不假驂 。

答張十一功曹

山凈江空水見沙,哀猿啼處兩三家。 筼筜競長纖纖筍,躑躅閑開艷艷花。

未報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詩罷看雙鬢,斗覺霜毛一半加。

湘中

猿愁魚踴水翻波,自古流傳是汨羅。

頻藻滿盤無處奠,空聞漁父扣舷歌。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雉帶箭

原頭火燒靜兀兀,野雉畏鷹出復(fù)沒。 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fā)。 地形漸窄觀者多,

雉驚弓滿勁箭加。 沖人決起百余尺,紅翎白鏃隨傾斜。 將軍仰笑軍吏賀,五色離披馬前墮。

湘中酬張十一功曹

休垂絕徼千行淚,共泛清湘一葉舟。 今日嶺猿兼越鳥,可憐同聽不知愁。

聽穎師彈琴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yuǎn)隨飛揚(yáng)。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 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qiáng)。 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山石

山石犖確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 升堂坐階新雨足, 芭蕉葉大支子肥。

僧言古壁佛畫好, 以火來照所見稀。 鋪床拂席置羹飯, 疏糲亦足飽我饑。

夜深靜臥百蟲絕, 清月出嶺光入扉。 天明獨(dú)去無道路, 出入高下窮煙霏。

山紅澗碧紛爛漫, 時見松櫪皆十圍。 當(dāng)流赤足蹋澗石, 水聲激激風(fēng)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樂, 豈必局束為人鞿? 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

調(diào)張籍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舉頸遙相望。

夜夢多見之,晝思反微茫。徒觀斧鑿痕,不矚治水航。

想當(dāng)施手時,巨刃磨天揚(yáng)。垠崖劃崩豁,乾坤擺雷硠。

唯此兩夫子,家居率荒涼。帝欲長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籠中,使看百鳥翔。平生千萬篇,金薤垂琳瑯。

仙官敕六丁,雷電下取將。流落人間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兩翅,捕逐出八荒。精誠忽交通,百怪入我腸。

刺手拔鯨牙,舉瓢酌天漿。騰身跨汗漫,不著織女襄。

顧語地上友,經(jīng)營無太忙。乞君飛霞佩,與我高頡頏。

雜說四·馬說

【題解】

本文選自《韓昌黎集·雜說》,題一作《馬說》。本文題從通行古文選本。全文采用“托物寓意”手法,以千里馬與伯樂的關(guān)系,揭示深刻的社會問題。說乃一種文體。

【原文】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眴韬?!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師說

【題解】

本文見《昌黎先生集》。為作者贈李蟠之作。主旨在于闡明師道。“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dú)韓愈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xué),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保谠洞痦f中立論師道書》)

【原文】

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yuǎn)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yuǎn)矣,而恥學(xué)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笔枪实茏硬槐夭蝗鐜?,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不拘于時,學(xué)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送李愿歸盤谷序

【題解】

李愿是韓愈的好朋友,生平不詳。唐德宗貞元十七年(801)冬,韓愈在長安等候調(diào)官,因仕途不順,心情抑郁,故借李愿歸隱盤谷事,吐露心中郁抑不平之情。首段敘述盤谷環(huán)境之美及得名由來。結(jié)著三段借李愿之口,運(yùn)用兩賓夾一主的手法,寫了三種人:聲威赫赫的顯貴、高潔不污的隱士和趨炎附勢的官迷,于映襯、對比中表達(dá)他對官場腐化的憎惡和對隱居生活的向往。

古人在朋友臨別時,常常賦詩為贈,“序”是闡述贈詩的緣由和意旨的。本文末段“歌曰”以下就是贈詩。歌辭極言隱居之樂,立意深刻而善藏不露,句式偶儷而富于變化,流暢生動,和諧可誦,有一唱三嘆的情致。蘇軾《跋退之送李愿序》一文說:“歐陽文忠公嘗謂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一篇而已。余亦以謂唐無文章,惟韓退之《送李愿歸盤谷序》一篇而已。平生愿效此作一篇,每執(zhí)筆輒罷,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獨(dú)步?!?/p>

【原文】

太行之陽有盤谷。盤谷之間,泉甘而土肥,草木叢茂,居民鮮少?;蛟唬骸爸^其環(huán)兩山之間,故曰‘盤’?!被蛟唬骸笆枪纫?,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庇讶死钤妇又?。

愿之言曰:“人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澤施于人,名聲昭于時,坐于廟朝,進(jìn)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zhí)其物,夾道而疾馳。喜有賞,怒有刑。才畯滿前,道古今而譽(yù)盛德,入耳而不煩。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飄輕裾,翳長袖,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閑居,妒寵而負(fù)恃,爭妍而取憐。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當(dāng)世者之所為也。吾非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yuǎn),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采于山,美可茹;釣于水,鮮可食。起居無時,惟適之安。與其有譽(yù)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后;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車服不維,刀鋸不加,理亂不知,黜陟不聞。大丈夫不遇于時者之所為也,我則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門,奔走于形勢之途,足將進(jìn)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處污穢而不羞,觸刑辟而誅戮,僥幸于萬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為人,賢不肖何如也?”

昌黎韓愈聞其言而壯之,與之酒而為之歌曰:“盤之中,維子之宮;盤之土,維子之稼;盤之泉,可濯可沿;盤之阻,誰爭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繚而曲,如往而復(fù)。嗟盤之樂兮,樂且無央;虎豹遠(yuǎn)跡兮,蛟龍遁藏;鬼神守護(hù)兮,呵禁不祥。飲且食兮壽而康,無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于盤兮,終吾生以徜徉!”

祭十二郎文

【題解】

南宋學(xué)者趙與時在《賓退錄》中寫道:“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薄都朗晌摹肥且黄О倌陙韨髡b不衰,影響深遠(yuǎn)的祭文名作,不管我們對文中的思想感情作如何評價,吟誦之下,都不能不隨作者之祭而有眼澀之悲。

【原文】

年月日,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使建中遠(yuǎn)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

嗚呼!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歿南方,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既又與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只。嫂嘗撫汝指吾而言曰:“韓氏兩世,惟此而已!”汝時尤小,當(dāng)不復(fù)記憶。吾時雖能記憶,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來京城。其后四年,而歸視汝。又四年,吾往河陽省墳?zāi)?,遇汝從嫂喪來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來省吾。止一歲,請歸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來。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罷去,汝又不果來。吾念汝從于東,東亦客也,不可以久。圖久遠(yuǎn)者,莫如西歸,將成家而致汝。嗚呼!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吾與汝俱少年,以為雖暫相別,終當(dāng)久相與處,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去年,孟東野往。吾書與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fā)蒼蒼,而齒牙動搖。念諸父與諸兄,皆康強(qiáng)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來,恐旦暮死,而汝抱無涯之戚也!”孰謂少者歿而長者存,強(qiáng)者夭而病者全乎!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少者、強(qiáng)者而夭歿,長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為信也。夢也,傳之非其真也,東野之書,耿蘭之報,何為而在吾側(cè)也?嗚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純明宜業(yè)其家者,不克蒙其澤矣!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所謂理者不可推,而壽者不可知矣!雖然,吾自今年來,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或脫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微,幾何不從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幾何離;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汝之子始十歲,吾之子始五歲。少而強(qiáng)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汝去年書云:“比得軟腳病,往往而劇?!蔽嵩唬骸笆羌惨?,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為憂也。嗚呼!其竟以此而殞其生乎?抑別有疾而至斯乎?汝之書,六月十七日也。東野云,汝歿以六月二日;耿蘭之報無月日。蓋東野之使者,不知問家人以月日;如耿蘭之報,不知當(dāng)言月日。東野與吾書,乃問使者,使者妄稱以應(yīng)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與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終喪,則待終喪而取以來;如不能守以終喪,則遂取以來。其余奴婢,并令守汝喪。吾力能改葬,終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嗚呼!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yǎng)于共居,歿不能撫汝以盡哀,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吾行負(fù)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與汝相養(yǎng)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吾實為之,其又何尤!彼蒼者天,曷其有極!自今已往,吾其無意于人世矣!當(dāng)求數(shù)頃之田于伊潁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嗚呼哀哉!尚饗。

送孟東野序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木之無聲,風(fēng)撓之鳴;水之無聲,風(fēng)蕩之鳴。其躍野,或激之;其趨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樂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也,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鳴者也。維天之于時也亦然,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是故以鳥鳴春,以雷鳴夏,以蟲鳴秋,以風(fēng)鳴冬。四時之相推敓,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人聲之精者為言;文辭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

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鳴者也,而假以鳴。夔弗能以文辭鳴,又自假于韶以鳴。夏之時,五子以其歌鳴。伊尹鳴殷,周公鳴周。凡載于詩書六藝,皆鳴之善者也。

周之衰,孔子之徒鳴之,其聲大而遠(yuǎn)。傳曰:“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其弗信矣以乎!其末也,莊周以其荒唐之辭鳴。楚大國也,其亡也以屈原鳴。臧孫辰、孟軻、荀卿,以道鳴者也。楊朱、墨翟、管夷吾、晏嬰、老聃、申不害、韓非、慎到、田駢、鄒衍、尸佼、孫武、張儀、蘇秦之屬,皆以其術(shù)鳴。

秦之興,李斯鳴之。漢之時,司馬遷、相如、揚(yáng)雄,最其善鳴者也。其下魏晉氏,鳴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嘗絕也。就其善者,其聲清以浮,其節(jié)數(shù)以急,其辭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將天丑其德,莫之顧耶?何為乎不明其善鳴者也?

唐之有天下,陳子昂、蘇源明、元結(jié)、李白、杜甫、李觀,皆以其所能鳴。其存而在下者,孟郊東野始以其詩鳴。其高出魏晉,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漢氏矣。從吾游者,李翱、張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鳴信善矣,抑不知天將和其聲,而使鳴國家之盛耶?抑將窮餓其身,思愁其心腸,而使自鳴其不幸耶?三子者之命,則懸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

東野之役于江南野,有若不釋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舉進(jìn)士,連不得志于有司,懷抱利器,郁郁適茲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時,茍慕義強(qiáng)仁者皆愛惜焉,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嘗聞風(fēng)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為我吊望諸君之墓,而觀于其市,復(fù)有昔時屠狗者乎?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p>

原毀

古之君子,其責(zé)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惠p以約,故人樂為善。聞古之人有舜者,其為人也,仁義人也。求其所以為舜者,責(zé)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聞古之人有周公者,其為人也,多才與藝人也。求其所以為周公者,責(zé)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無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無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責(zé)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為藝人矣?!比∑湟唬回?zé)其二;即其新,不究其舊: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藝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痹唬骸澳苌剖?,是亦足矣?!辈灰啻谌苏咻p以約乎?

今之君子則不然。其責(zé)人也詳,其待己也廉。詳,故人難于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內(nèi)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雖能是,其人不足稱也;彼雖善是,其用不足稱也?!迸e其一,不計其十;究其舊,不圖其新: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聞也。是不亦責(zé)于人者已詳乎?夫是之謂不以眾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見其尊己也。

雖然,為是者有本有原,怠與忌之謂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嘗試之矣。嘗試語于眾曰:“某良士,某良士?!逼鋺?yīng)者,必其人之與也;不然,則其所疏遠(yuǎn)不與同其利者也;不然,則其畏也。不若是,強(qiáng)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嘗語于眾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應(yīng)者,必其人之與也;不然,則其所疏遠(yuǎn)不與同其利者也;不然,則其畏也。不若是,強(qiáng)者必說于言,懦者必說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嗚呼!士之處此世,而望名譽(yù)之光,道德之行,難已!

將有作于上者,得吾說而存之,其國家可幾而理歟!

進(jìn)學(xué)解

【題解】

本文是元和七、八年間韓愈任國子博士時所作,假托向?qū)W生訓(xùn)話,勉勵他們在學(xué)業(yè)、德行方面取得進(jìn)步,學(xué)生提出質(zhì)問,他再進(jìn)行解釋,故名“進(jìn)學(xué)解”,借以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騷。文中通過學(xué)生之口,形象地突出了自己學(xué)習(xí)、捍衛(wèi)儒道以及從事文章寫作的努力與成就,有力地襯托了遭遇的不平;而針鋒相對的解釋,表面心平氣和,字里行間卻充滿了郁勃的感情,也反映了對社會的批評。按本文“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等語,凝聚著作者治學(xué)、修德的經(jīng)驗結(jié)晶;從“浸沉醲郁”到“同工異曲”一段,生動表現(xiàn)出他對前人文學(xué)藝術(shù)特點(diǎn)兼收并蓄的態(tài)度。韓愈作為散文家,也很推重漢代揚(yáng)雄的辭賦。本文的寫作即有所借鑒于揚(yáng)雄的《解嘲》、《解難》等篇,辭采豐富,音節(jié)鏗鏘、對偶工切,允屬賦體,然而氣勢奔放,語言流暢,擺脫了漢賦、駢文中常有的艱澀呆板,堆砌辭藻等缺點(diǎn)。林紓所謂“濃淡疏密相間,錯而成文,骨力仍是散文”,故應(yīng)說是韓愈特創(chuàng)的散文賦,為杜牧的《阿房宮賦》、蘇軾的《赤壁賦》的前驅(qū)。文中有許多創(chuàng)造性的語句,后代沿用為成語。

【原文】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xué),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方今圣賢相逢,治具畢張。拔去兇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爬羅剔抉,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孰云多而揚(yáng)?諸生業(yè)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p>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茲有年矣。先生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紀(jì)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貪多務(wù)得,細(xì)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先生之業(yè),可謂勤矣。抵排異端,攘斥佛老。補(bǔ)苴罅漏,張皇幽眇。尋墜緒之茫茫,獨(dú)旁搜而遠(yuǎn)紹。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謂有勞矣。沉浸醲郁,含英咀華,作為文章,其書滿家。上規(guī)姚、姒,渾渾無涯;周誥、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jǐn)嚴(yán),《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逮《莊》、《騷》,太史所錄;子云,相如,同工異曲。先生之于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學(xué),勇于敢為;長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為人,可謂成矣。然而公不見信于人,私不見助于友。跋前躓后,動輒得咎。暫為御史,遂竄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見治。命與仇謀,取敗幾時。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頭童齒豁,竟死何裨。不知慮此,而反教人為?”

先生曰:“吁,子來前!夫大木為杗,細(xì)木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yī)師之良也。登明選公,雜進(jìn)巧拙,紆馀為妍,卓犖為杰,校短量長,惟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軻好辯,孔道以明,轍環(huán)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論是弘,逃讒于楚,廢死蘭陵。是二儒者,吐辭為經(jīng),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yōu)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學(xué)雖勤而不繇其統(tǒng),言雖多而不要其中,文雖奇而不濟(jì)于用,行雖修而不顯于眾。猶且月費(fèi)俸錢,歲靡廩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窺陳編以盜。然而圣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茲非其幸歟?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投閑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財賄之有亡,計班資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稱,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而訾醫(y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jìn)其豨苓也。

毛穎傳

毛穎者,中山人也。其先明視,佐禹治東方土,養(yǎng)萬物有功,因封於卯地,死為十二神。嘗曰:“吾子孫神明之后,不可與物同,當(dāng)吐而生?!币讯?。明視八世孫羺,世傳當(dāng)殷時居中山,得神仙之術(shù),能匿光使物,竊姮娥、騎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隱不仕云。居?xùn)|郭者曰鵕,狡而善走,與韓盧爭能,盧不及,盧怒,與宋鵲謀而殺之,醢其家。

秦始皇時,蒙將軍恬南伐楚,次中山,將大獵以懼楚。召左右庶長與軍尉,以《連山》筮之,得天與人文之兆。筮者賀曰:「今日之獲,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長須,八竅而趺居,獨(dú)取其髦,簡牘是資.天下其同書,秦其遂兼諸侯乎!」遂獵,圍毛氏之族,拔其豪,載穎而歸,獻(xiàn)俘於章臺宮,聚其族而加束縛焉。秦皇帝使恬賜之湯沐,而封諸管城,號曰管城子,曰見親寵任事。

穎為人,強(qiáng)記而便敏,自結(jié)繩之代以及秦事,無不纂錄。陰陽、卜筮、占相、醫(yī)方、族氏、山經(jīng)、地志、字書、圖畫、九流、百家、天人之書,及至浮圖、老子、外國之說,皆所詳悉。又通於當(dāng)代之務(wù),官府簿書、巿井貸錢注記,惟上所使。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蘇、胡亥、丞相斯、中車府令高,下及國人,無不愛重。又善隨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隨其人。雖見廢棄,終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見請,亦時往。累拜中書令,與上益狎,上嘗呼為中書君。上親決事,以衡石自程,雖官人不得立左右,獨(dú)穎與執(zhí)燭者常侍,上休方罷。穎與絳人陳玄、弘農(nóng)陶泓,及會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處必偕。上召穎,三人者不待詔,輒俱往,上未嘗怪焉。

后因進(jìn)見,上將有任使,拂試之,因免冠謝。上見其發(fā)禿,又所摹畫不能稱上意。上嘻笑曰:“中書君老而禿,不任吾用。吾嘗謂中書君,君今不中書邪?”對曰:“臣所謂盡心者?!币虿粡?fù)召,歸封邑,終於管城。其子孫甚多,散處中國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繼父祖業(yè)。

太史公曰:毛氏有兩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於毛,所謂魯、衛(wèi)、毛、聃者也。戰(zhàn)國時有毛公、毛遂。獨(dú)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孫最為蕃昌?!洞呵铩分桑娊^於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將軍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無聞。穎始以俘見,卒見任使,秦之滅諸侯,穎與有功,賞不酬勞,以老見疏,秦真少恩哉。

唐宋八大家各自的作品各寫出一篇較短的

韓愈師說

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yuǎn)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yuǎn)矣,而恥學(xué)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鬃訋熪白?、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鬃釉唬喝诵?,則必有我?guī)煛J枪实茏硬槐夭蝗鐜?,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不拘于時,學(xué)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柳宗元

《小石潭記》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巖。青樹翠蔓(wàn),蒙絡(luò)搖綴,參(cēn)差(cī)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yuǎn)逝,往來翕(xī)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liáo)無人,凄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gōng )古,余弟宗玄。隸(lì)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歐陽修

醉翁亭記 歐陽修

環(huán)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chán)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fù)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yǔ)僂(lǚ)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ōng)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yì),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蘇洵

云興于山

云興于山,霿霿為霧。匪山不仁,天實不顧。山川我享,為我百訴。豈不畏天,哀此下土。班班鸤鳩,谷谷晨號。天乎未雨,余不告勞。誰為山川,不如羽毛。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轍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jié)葉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劍拔十尋者,生

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jié)節(jié)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fù)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

于胸中,執(zhí)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

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

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nèi)外不一,心手不相應(yīng),不學(xué)之過也。故凡有見于中而

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dú)竹乎!子由為《墨竹賦》以

遺與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養(yǎng)生者取之。輪扁,斫輪者也,而讀書者與之。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為有道者,則非耶?”子由未嘗畫也,故得其意

而已。若予者,豈獨(dú)得其意,并得其法。

與可畫竹,初不自貴重,四方之人持縑素而請者,足相躡于其門。與可厭之,

投諸地而罵曰:“吾將以為襪?!笔看蠓騻髦詾榭趯?。及與可自洋州還,而余

為徐州。與可以書遺余曰:“近語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

襪材當(dāng)萃于子矣?!睍矎?fù)寫一詩,其略曰:“擬將一段鵝溪絹,掃取寒梢萬尺

長?!庇柚^與可,竹長萬尺,當(dāng)用絹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筆硯,愿得此絹而已。

與可無以答,則曰:“吾言妄矣,世豈有萬尺竹也哉?!庇嘁蚨鴮嵵?,答其詩曰:

“世間亦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迸c可笑曰:“蘇子辯則辯矣。然二百五

十匹,吾將買田而歸老焉。”因以所畫筼筜谷偃竹遺予,曰:“此竹數(shù)尺耳,而

有萬尺之勢?!惫o筜谷在洋州,與可嘗令予作《洋州三十詠》,筼筜谷其一也。

予詩云:“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

中?!迸c可是日與其妻游谷中,燒筍晚食,發(fā)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

元豐二年正月二十日,與可沒于陳州。是歲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書畫,見

此竹,廢卷而哭失聲。昔曹孟德《祭橋公文》,有“車過”、“腹痛”之語,而

予亦載與可疇昔戲笑之言者,以見與可于予親厚無間如此也。

王安石

嘗謂文(文章)者,禮教治政云爾。其書諸策而傳之人,大體歸然而已(王安石認(rèn)為文章之目的在講求經(jīng)用濟(jì)世)。而曰「言之不文(沒有文采),行之不遠(yuǎn)」云者,徒謂「辭(文采)之不可以已也」,非圣人作文之本意也。(王安石強(qiáng)調(diào)文章是圣人用以做為禮教治政的工具,重視文章的「實質(zhì)內(nèi)容」,而反對過于注重文學(xué)的「華麗形式」。)

自孔子之死久,韓子(韓愈)作,望圣人于百千年中,卓然也。獨(dú)子厚(柳宗元)名與韓并,子厚非韓比也,然其文卒配韓以傳,亦豪杰可畏者也。韓子嘗語人文(寫文章的技巧)矣,曰云云,子厚亦曰云云。疑二子者,徒語人以其辭(文章技巧)耳,作文之本意,不如是其已也(王安石認(rèn)為韓柳兩人只是告訴別人一些作文的技巧,而沒有特別強(qiáng)調(diào)寫文章的目的)。孟子曰:「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諸左右逢其源?!?所謂「蓄道德而后文章」)獨(dú)謂孟子之云爾,非直施于文而已,然亦可托以為作文之本意。且自謂文者(文章的目的),務(wù)為有補(bǔ)于世而已矣。所謂辭(文辭技巧)者,猶器之有刻鏤繪畫也(文辭形式之美,猶如器物有刻鏤繪畫的外飾)。誠使巧且華,不必適用(器物有美麗的外飾,未必適用);誠使適用,亦不必巧且華。要之以適用為本,以刻鏤繪畫為之容而已(器物以適合使用為目的,刻鏤繪畫等外觀只是美化器物而已)。不適用,非所以為器也。不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也不能不注重文采),勿先之,其可也。(只是不能先一味追求文辭寫作的技巧而忽略了文章的內(nèi)容及目的)

某學(xué)文久,數(shù)挾此說以自治。始欲書之策而傳之人,其試于事者,則有待矣。其為是非邪?未能自定也。執(zhí)事正人也,不阿其所好者,書雜文十篇獻(xiàn)左右,愿賜之教,使之是非有定焉。

曾鞏 墨池記

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臨川記》云也。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xué)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強(qiáng)以仕,而嘗極東方,出滄海,以娛其意于山水之間。豈其徜徉肆恣,而又嘗自休于此耶?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xué)不如彼耶?則學(xué)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耶?

墨池之上,今為州學(xué)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于楹間以揭之,又告于鞏曰:“愿有記?!蓖仆蹙模M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xué)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fēng)余思,被于來世者何如哉!

慶歷八年九月十二日,曾鞏記。

蘋果手機(jī)在微信天下亦客公眾號觀看連載小說需付費(fèi)3元如何操作?

蘋果手機(jī)在微信天下亦客公眾號觀看連載小說需付費(fèi)3元如何操作?

請問蘋果手機(jī)在微信公眾號上觀看小說需要付費(fèi)如何操作

展開

微信 iPhone 手機(jī) 手機(jī)廠商 蘋果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