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信途科技給大家談談鄄城縣,以及鄄城縣實驗中學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鄄城縣美食
鄄城縣美食有什集燒羊肉、左營綠豆丸子、水煎包、高山燒雞、鄭營八大碗等。
1、什集燒羊肉:什集燒羊肉是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什集鎮(zhèn)的特產。什集石家石玉臣燒羊肉風味獨特,香而不膩、不腥不膻、味道爽口、回味無窮。不僅具有極高的營養(yǎng)價值,而且有利于保健強體,是宴席會客之佳品。
2、左營綠豆丸子:左營綠豆丸子是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左營鄉(xiāng)的特產。左營綠豆丸子色香味俱全,干吃、煮湯、火鍋皆可,口感酥脆、清香、可口,系歷史名吃,地方特產,迄今已具有200多年的生產歷史,清朝時曾作為貢品進點。
3、水煎包:水煎包是魯西南名吃之一,其狀扁圓,上下呈金黃色,外酥里鮮,口感甚佳,因其餡不同,分為羊肉、豬肉、素菜水煎包多種,其餡無論是葷素均加蔥、姜、五香粉、香油、細鹽調制,皮為小麥粉面發(fā)酵,將包子放入平底鍋內少許時間,再加面水,后澆香油,翻一遍出鍋即成,成為人民深受歡迎的食品。
4、高山燒雞:高山燒雞,雞身完整、色澤誘人、雞肉鮮嫩、酥爛飄香、食不嵌齒。吃一口高山燒雞香味濃郁、酥香軟爛、咸淡適口、熟爛離骨、肥而不膩。其成品燒雞色澤鮮艷、形如元寶、口銜瑞蚨,極具食療和保健功能。
5、鄭營八大碗:始于東漢,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以酸湯雜葷作為主味,選料就地取材,分別為:即:雞肉燉黃瓜、紅燒肉燉豆腐、滑肉海帶、酥肉粉條、排骨燉蘿卜、金針湯、丸子湯、山藥燉羊肉,既美味又健康,深受人民喜愛。
菏澤鄄城有多少年的歷史
鄄城縣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開發(fā)較早的區(qū)域之一,素有“古鄄”之稱。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上溯至五帝時期?!短江h(huán)宇記》載:“濮州,今治鄄城縣。古昆吾舊壤,顓頊遺墟?!薄秴问洗呵铩份d:“堯葬谷林,舜耕于歷山,陶于河濱,漁于雷澤。谷林、歷山雷澤均在縣境?!蹲髠鳌份d:茫茫禹跡,畫為九州。夏商時天下分為九州。鄄城屬古兗州之域。
春秋時期(前770—前476)為衛(wèi)國鄄邑,戰(zhàn)國時期(前475—前221)屬齊國甄邑(甄,音juan,鄄的異體字),秦時(前221—前206)改鄄邑為鄄城。
西漢(前206--8)初始置鄄城縣,因境內鄄邑而得名。
三國時期(220—265)屬魏兗州東郡鄄城縣,濟陰郡城陽縣地。其間鄄城曾兩次改為縣王國。
西晉時期(265--316)屬兗州濮陽國、濟陰郡城陽縣地。
東晉十六國時期(317--420)先后屬后趙兗州濟陰郡、前燕兗州東郡、前秦兗州、后燕兗州東郡,兗州、東郡均治鄄城。
南北朝時期(420--581)先后為北魏、東魏濟州濮陽郡鄄城縣、城陽縣地。
隋時(581--618)先屬濮陽郡,后屬鄆州(治鄆城)。596年(文帝開皇十六年),于鄄城置濮州(濮州之名從此始)。
唐(618-907)初屬鄄城縣,雷澤縣地。621(高祖五德四年)復置濮州及臨濮縣,并析鄄城縣置永定縣,析雷澤縣置長城、安邱2縣。625年(武德八年)廢永定縣入鄄城縣。627年(唐太宗貞觀元年)鄄城臨濮雷澤3縣屬河南道。742年(唐玄宗天寶元年)廢濮州設濮陽郡,治鄄城。758年(唐肅宗乾元元年)改濮陽郡為濮州。
五代十國時期(907--960)先后為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濮州屬地。
北宋時期(960--1127)屬京東路濮州鄄城縣、臨濮、雷澤縣地。
金朝時期(1115--1234)屬山東西路濮州鄄城縣、臨濮、雷澤縣地。
元時(1271—1368)先后屬東平路濮州、中書省濟寧路濮州。
明代(1368-1644)初屬中樞省濮州。1369年(明太祖洪武二年)廢鄄城縣入濮州,于鄄城置千戶,屬東昌府。1376年(洪武九年)為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東昌府濮州屬地。1451年(明代宗景泰二年)因黃河之患,濮州治由鄄城遷至黃河西之王村集(今河南范縣濮城)鄄城古城遂稱舊城,一直沿用至今。
清(1644-1911)初屬山東省東昌府濮州地。1730年(雍正八年)升濮州為直隸州,直屬山東省。1735年(雍正十三年)又降為散州,改屬曹州府。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屬兗沂曹濟道曹州府濮州地。
1913年改濮州為濮縣。1931年“濮鄄分治”,于濮縣河東地區(qū)復設鄄城縣,仍屬山東省第二專署。1936年并鄄城縣入濮縣,屬山東省第十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聊城)。1938年濮縣改屬山東省第十六專署(駐菏澤)。
1940年3月5日,成立鄄城抗日縣政府,屬運西專署。是年9月屬晉冀魯豫邊區(qū)第十七專署,是年11月屬魯西行政主任公署第二專署。1944年8月屬冀魯豫第十八專署,1946年2月屬冀魯豫第二專署。
1946年10月29日至31日 國民黨鄭州綏靖公署為配合巨野方面的軍事行動,調集三路部隊,分別向嘉祥、巨野、濮陽進攻,企圖圍殲劉鄧大軍于魯西南地區(qū)。劉鄧大軍依據(jù)避強擊弱的原則,立即向濮陽轉移。轉移途中,獲悉國民黨軍一部由菏澤向鄄城孤軍冒進,鄧小平、劉伯承遂當機立斷,發(fā)起鄄城戰(zhàn)役,在鄄城以南地區(qū)殲敵9000余人。
1949年8月,鄄城縣屬平原省菏澤地區(qū)專署,1953年初屬山東省菏澤專署,1958年10月屬山東濟寧專署,1959年6月又改屬菏澤專署,1967年屬山東省菏澤地區(qū)革命委員會,1978年屬山東省菏澤地區(qū)行政公署,2000年屬菏澤市至今。
山東鄄城在哪里?
鄄城縣位于山東省西南部,南鄰牡丹之鄉(xiāng)菏澤,東接鄆城,西、北兩面跨黃河與中原油田和河南省濮陽市毗鄰,轄 10 鎮(zhèn) 6 鄉(xiāng),總面積 1032 平方公里,人口 79 萬,耕地 97 萬畝。
鄄城素來有“古鄄”之稱,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境內名勝古跡眾多。有堯王墓、歷山廟、莊子釣魚臺、陳王讀書臺、東漢亙古清泉等,是古代軍事家、思想家、一代兵師孫臏的故里。
縣人民政府駐鄄城鎮(zhèn),郵編:274600。行政區(qū)劃代碼:371726。區(qū)號:0530。拼音:Juancheng Xian。
鄄城縣轄10個鎮(zhèn)、6個鄉(xiāng): 鄄城鎮(zhèn)、紅船鎮(zhèn)、閆什鎮(zhèn)、什集鎮(zhèn)、舊城鎮(zhèn)、吉山鎮(zhèn)、董口鎮(zhèn)、臨卜鎮(zhèn)、彭樓鎮(zhèn)、李進士堂鎮(zhèn)、引馬鄉(xiāng)、鳳凰鄉(xiāng)、大埝鄉(xiāng)、富春鄉(xiāng)、鄭營鄉(xiāng)、左營鄉(xiāng)。
鄄城交通便利,濟董、臨商兩條省級公路縱橫東西南北, 220 國道及濟菏、菏蘭、日東高速公路分別靠縣境東、南兩面穿過。京九鐵路穿越縣境,并設有客貨站??h城距新石鐵路(新歐亞大陸橋)與京九鐵路交匯處菏澤市僅 35 公里,距高速公路入口僅 18 公里,距嘉祥機場僅 78 公里,距濟南高速公路行程 245 公里。德商高速公路縱穿鄄城縣境,計劃 2008 年將建成通車;投資 7 億元的鄄城黃河公路大橋項目,今年將動工建設,建成后,將在北京正南方 105 國道和 106 國道之間形成南北交通大動脈。
鄄城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開發(fā)較早的區(qū)域之一,素有“古鄄”之稱。據(jù) 1982 年文物普查時縣內出土文物表明,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先民休養(yǎng)生息在這塊土地上。鄄城有文字可考的歷史上溯至五帝時期?!短江h(huán)宇記》載:“濮州今治鄄城縣。古昆吾舊壤,顓頊遺墟。”《呂氏春秋》載:“堯葬谷林”,“舜耕于歷山,陶于河濱,釣于雷澤?!惫攘?、歷山、雷澤均在鄄城境內。夏商時為兗州之域,春秋時為衛(wèi)國鄄邑,戰(zhàn)國時為齊國鄄邑,秦時改鄄邑為鄄城,西漢初置鄄城縣。東漢獻帝時為兗州治所,三國時兩度為縣王國。隋于鄄城置濮州,五代十國以后,鄄城一直為濮州屬地。明太祖洪武二年( 1369 年)撤鄄城縣直屬濮州, 1913 年改濮州為濮縣。 1931 年濮鄄分治,于濮縣河東地區(qū)復設鄄城縣。
1940 年 3 月成立鄄城抗日縣政府,屬運西專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平原省菏澤地區(qū)專員公屬。 1953 年初屬山東省菏澤專署, 1958 年 10 月屬山東濟寧專署。 1959 年 6 月起先后屬山東菏澤專署、菏澤地區(qū)革命委員會、菏澤地區(qū)行政公署。
1992年1月24日,將梁堂鄉(xiāng)的萬全莊、大趙莊、李樓、南莊、羅吳莊、魏莊、東趙莊、樊莊、東張莊、富春鄉(xiāng)的蘇屯、南宋莊、鳳凰鄉(xiāng)的孫店共12個行政區(qū)劃歸鄄城鎮(zhèn)管轄。1993年11月16日,撤銷什口鄉(xiāng),設立閻什鎮(zhèn),其行政區(qū)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1994年12月29日,撤銷什集鄉(xiāng),設立什集鎮(zhèn)。1996年12月29日,撤銷箕山鄉(xiāng),設立箕山鎮(zhèn)(魯政函民字[1996]67號)。2000年3月15日,撤銷李進士堂鄉(xiāng),設立李進士堂鎮(zhèn),其行政區(qū)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魯政函民字[2000]27號)。
2000年,鄄城縣轄7個鎮(zhèn)、18個鄉(xiāng)??側丝?15684人,各鄉(xiāng)鎮(zhèn)人口: 鄄城鎮(zhèn) 64986 舊城鎮(zhèn) 34389 紅船鎮(zhèn) 31601 閻什鎮(zhèn) 28901 什集鎮(zhèn) 34215 箕山鎮(zhèn) 31553 李進士堂鎮(zhèn) 21036 鳳凰鄉(xiāng) 36339 宋樓鄉(xiāng) 16883 陳良鄉(xiāng) 13746 左營鄉(xiāng) 30627 大埝鄉(xiāng) 29597 梁堂鄉(xiāng) 25196 葛莊鄉(xiāng) 23057 董口鄉(xiāng) 30249 西雙廟鄉(xiāng) 24610 臨濮鄉(xiāng) 33Z25 梁屯鄉(xiāng) 23412 富春鄉(xiāng) 31672 麻寨鄉(xiāng) 26647 魯王倉鄉(xiāng) 20280 彭樓鄉(xiāng) 26834 張志門鄉(xiāng) 19370 引馬鄉(xiāng) 28367 鄭營鄉(xiāng) 28892 (根據(jù)第五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單位:人)。
2002年7月,省政府批復同意:鄄城縣撤銷臨濮鄉(xiāng),設立臨濮鎮(zhèn);撤銷彭樓鄉(xiāng),設立彭樓鎮(zhèn)。以上2鄉(xiāng)撤鄉(xiāng)設鎮(zhèn)后,其行政區(qū)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截至2002年12月31日,鄄城縣轄10個鎮(zhèn)、6個鄉(xiāng)。
鄄城怎么讀
鄄城:[juàn],[chéng],
鄄城縣隸屬于山東省菏澤市,位于山東省西南部,西北兩面跨黃河與河南省毗鄰,因境內有鄄邑、鄄城而得名。
「鄄」怎么讀?「鄄城」是什么地方???
拼音:juàn,鄄城縣位于山東省西南部,西北兩面跨黃河與河南省毗鄰,總面積1032平方公里,轄10鎮(zhèn)6鄉(xiāng),80萬人,98萬畝耕地。鄄城是國家級生態(tài)示范區(qū),全國糧食生產基地縣,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全國魯西黃牛和中國斗雞保種基地,古代軍事家、一代兵師孫臏的故里,是被國家民政部命名的“千年古縣”。
鄆城、鄄城 這4個字念什么啊
鄆城標準讀音為“Yùnchéng”。位于山東省西南部.地處北緯35°19′~35°52′,東經(jīng)115°40′~116°08′。東鄰梁山縣、嘉祥縣,西接鄄城,南連巨野縣、菏澤市,北隔黃河與河南省臺前縣?!≯?古地名
春秋衛(wèi)邑。漢為鄄城縣。在今山東省鄄城北舊城
周邑
王使劉子復之,盟于鄄而入。――《左傳》
鄄 拼音:juàn
部首:阝,部外筆畫:9,總筆畫:11 ; 繁體部首:邑,部外筆畫:9,總筆畫:16
五筆8698:SFBH 倉頡:MGNL
筆順編號:12522112152 四角號碼:17127 UniCode:CJK 統(tǒng)一漢字 U+9104
基本字義
--------------------------------------------------------------------------------
● 鄄
juànㄐㄩㄢˋ
◎ 〔~城〕地名,在中國山東省菏澤市。
康熙字典解釋
【酉集下】【邑字部】 康熙筆劃:16 部外筆劃:9
【五音集韻】古縣切,音絹。衞地?!敬呵铩でf十四年】單伯會齊侯、宋公、衞侯、鄭伯于鄄?!咀ⅰ拷駯|郡鄄城是也?!就ㄑ拧扣渤牵蓬呿溨?,春秋衞成公都此,漢為濟隂鄄城縣,今為山東濮州,屬東昌府?!∮种芤亍!咀髠鳌こ墒荒辍客跏箘⒆訌椭擞谯捕??!∮帧炯崱恐T延切,音旃。稽延切,音堅。之人切,音眞。於巾切,音駰。義同。
關于鄄城縣和鄄城縣實驗中學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信途科技。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信途科技轉載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站長刪除。